2025年05月13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1版:头版

澧浦镇:花木织锦绘新卷 共富路上暖意浓

□记者 楚千会

花木飘香、产业兴旺,城乡蝶变、民生温润,走进今天的澧浦,你会看到:传统苗木经济向三产融合的华丽转身,低效用地焕发绿色生机,古村落的文脉与现代文旅碰撞出璀璨火花,数字化治理为乡村注入智慧基因,民生暖意浸润每一寸土地。

今日的澧浦,既有产业繁茂的蓬勃气象,亦有城乡共美的诗意栖居,更将百姓的“小日子”编织成幸福图景。这里的故事,是传承与突破的交响,更是乡村振兴的鲜活答卷。

产业新章 繁花铺就转型路

澧浦镇素有“花木之乡”的美誉,但这里的故事远不止于花田苗圃。

4月26日,来自江苏主做水培绿植及造型盆景的严先生来到澧浦花木城,看到不少园艺商户通过水系、假山、隔断等造景术,把金叶箬竹、海岛春花等精品花木,自然摆放在庭院各处的庭院空间后,沉浸式的庭院植物购买体验,让他连连赞叹。

为让“澧浦花木”的金字招牌愈发闪亮,澧浦镇从造型树、庭院景观树入手,推动林苗一体化省级试点落地,通过平整土地并通水通电通路,打造林业标准地,创建浙江省林苗一体化产业示范园。产业示范园以进口造型苗为主,集种植、展示、销售、观光于一体,构建“生态+产业”的发展新模式。此种模式不仅可以促进林地高质量发展,还能吸引全国优质苗商,实现林地效益提升带富、村集体入股分红带富、产业发展商户共富。

产业示范园各个景观园采用相对开放的设计,没有围墙,仅用花木做软隔断,像是超大型公园。建成后产业示范园将串联周边的积道山风景区、八仙积道共富带、白色森林小镇等文旅资源,以线带点促面打造环积道山共富带。

多元共富 织就增收致富网

清晨6点30分,“云上果园”的主播们便开始在果园里忙直播,与顾客互动选果树。另一边的村民则忙着补“货”。这场小村庄农文旅产业探索的直播背后,是澧浦镇集约化打造全镇果苗展示平台,特色果树产业“触网”的示范。

“农户+村集体+平台”多位一体运作模式,给足了村民种植果苗、销售果苗的底气。据悉,“云上果园”不仅让果树有了好出路,还把更多的致富岗位送到村民“家门口”。装卸工、叉车司机、物流人员、主播……平日村中的“富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为了“富裕新动力”。

产业的兴旺,不仅在于个体的发展,更在于携手共进。为培养壮大乡村特色农业产业,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澧浦镇还走出了一条以强带弱、抱团取暖、共建共享的村际合作新模式。其中里新村和王潭头村共建的剖蚌场共富工坊,则以珍珠蚌加工为抓手,搭乘直播开蚌的热潮,促进了一二三产融合,为乡村共富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里新村党支部书记施建富介绍,剖蚌场共富工坊带动周边劳动力百余人,每年为里新村和王潭头村集体分别增收70万元和50万元,同时带动在剖蚌场共富工坊工作的村民人均年增收超6万元。

古韵新声 千年文脉焕华彩

每逢周六,澧浦镇郑店村都会举办婺剧文化活动,包括婺剧表演、戏装体验、婺剧文创等内容,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感受婺剧文化。在这里,婺剧爱好者可以穿上戏装、学习表演姿势,跟着讲解员认识婺剧中的“刀、枪、剑、戟”,沉浸式体验婺剧文化。

去年以来,澧浦镇全力打造本土婺剧文化品牌,深度挖掘郑店村婺剧文化,邀请市级文化特派员周玥,将年轻人喜欢的潮流元素与婺剧相结合,把郑店村打造成一个大型的沉浸式婺剧体验景区,让婺剧在郑店村“潮”出新花样,开辟出一条戏剧赋能乡村文旅的新道路,做到了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年双向奔赴。

郑店村的华丽转身,只是澧浦镇古村绽放新机的一个缩影。在这片土地上,还有古村正以独特的方式,续写着新的传奇。比如,琐园村发挥自身优势,依托古建筑建设非遗馆、年画馆、红色文化馆、鲁兵儿童文学馆等各类文化展厅,打造“国际研学、琐园范本”,以及解锁童年宝藏玩法的小蝌蚪田园,搭起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交融的桥梁,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慕名而来。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