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4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1版:头版

岭下镇:山水为弦奏新章 共富长卷叠春潮

□记者 王超亚

“一江碧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春夏时节,岭下镇绿意盎然。登上巍巍积道山远眺,大地山峦叠翠,八仙溪溪水潺潺,古街人头攒动,目之所及无不升腾着山水并秀、欣欣向荣的蓬勃朝气。一幅“业兴、镇强、村美、民富”的城乡新画卷,在这片土地上徐徐铺展。

破茧:文旅融合,乡村蝶变

若将时光回拨两年,八仙溪还只是地图上一条平凡的溪流。而今,无人机掠过这片5平方公里的土地,镜头里尽是跃动的生机:白鹭营地的帐篷如云朵栖落绿野,坡阳古街的青石板映着灯笼红光,积道山脚的骑行道蜿蜒如飘带,串联起现代版的“共富密码”。

“归乡”——这个被刻在共富带上的文化IP,既是游子对故土的眷恋,更是乡村振兴的密码。2024年元旦,投资2.8亿元的“八仙积道”共富带揭开面纱。短短一年,这里创下230万人次游客量、9000万元旅游收入的成绩,更让岭五、釜章、诗后山等周边村庄增收超750万元。

故事在细节中流淌。清晨的坡阳古街,57岁的杨周安在蒸汽氤氲中忙碌。这位退休镇干部将人生“第二春”献给小吃店,豆腐包的香气唤醒了整条街巷;白鹭营地负责人赵周翀,这位“90后”新农人,把露营美学植入乡村,在青山绿水间开辟一片世外桃源;两岸农业科技产业园内,卢国锋、张园园夫妇让热带水果在金东土地扎根,“农业+科技”的模式吸引更多青壮年返乡就业。

八仙积道共富带的魔力,在于以线带点促面,将山水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片片荒地变身网红露营打卡基地、科技大棚内长出热带水果、乡村民宿夜夜满房,“集体+运营公司+农户”的共生模式,让村民开门赚钱,坐等分红。

2024年,这里捧回“省级未来乡村”荣誉,入选“全省和美乡村试点”,通过“国家4A级景区质量评价”,更成为全国深化“千万工程”现场会的样板——乡村振兴的答卷,正在八仙溪的波光中徐徐展开。

织锦:智造升级,产业腾飞

清晨的江岭高新智造区,阳光穿透厂房玻璃,折射出金属与机械的冷冽光泽。“荣和实业”的生产车间内,精密的生产设备高效运行,原材料在流水线上精准流转,切割、焊接、组装等工序一气呵成。流水线上的机械臂精准舞动,“春涛科技”车间内,一批户外园林电动工具正装箱发往俄罗斯,轰鸣声与鸟鸣交织成岭下工业新晨曲。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