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5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2版:要闻

科技赋能让传统农业走出发展新路径

本报讯(记者 严昭睿)5月8日清晨5点,江东镇雅金村的桑葚园里已是一片忙碌。果农贾大伯挎着竹篮,手指翻飞间,紫莹莹的桑葚果簌簌落入筐中。“以前桑葚熟得快、烂得急,卖不完只能眼瞅着掉地里。现在‘源果’的收购车直接开到田头,价格还比市场高!”贾大伯的笑声里透着踏实与满足。

这些原本只能鲜食、运输半径不足百公里的“娇贵”果子,如今在“源果农业”的车间里经历了一场“变形记”——果肉正沿着传送带变身果脯果酱,连未成熟的青果都在烘干后成为养生茶原料,工人们忙着切段烘干,一件件冻干片、果干等加工产品陆续从生产线上产出。

与贾大伯有同样感受的还有草莓种植户金阿姨。“今年的草莓受天气影响比较大,大家的草莓都不好卖。”天还没亮就钻进大棚采摘的日子她过了十几年,可今年连绵的阴雨让棚里的草莓都蔫了。

“过去,像桑葚这类‘娇贵’果子保鲜期短,运输半径不足百公里,滞销时只能白白浪费。”金华市源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钱继昌正是看到了农民面临的困境,通过构建“田间直采+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模式,把一颗果的价值“吃干榨净”,在乡村振兴的土壤里长出新故事。

如今“源果农业”的收购车每日定点开进草莓种植园,品相完美的鲜果直供精品商超,稍有磕碰的则被制成草莓蜜饯和果酱。金阿姨看着被制成果干果酱草莓深加工产品笑得舒展:“现在草莓也成了‘金果果’!”

每颗果子都能在这里找到归宿。“我们还收购无法成熟的无花果青果,经过清洗、切片和烘干等步骤,与黑枸杞、桑葚干、亚麻籽等组成了无花果种子循环茶。”钱继昌指着新产品无花果种子循环茶介绍道,未成熟的青果,也摇身一变,成了养生茶原料,成为农产品市场的新宠。

“我们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最大限度保留农产品的营养成分和风味,提升产品附加值。” 钱继昌表示,目前“源果农业”已经开发出果干、果脯、酵素、饮料等30余种深加工产品,在延长农产品采摘期的同时丰富了市场供给,也为企业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去年一年,“源果农业”鲜果果干双线开花,线上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线下在各大商超、特产店也颇受欢迎。

这几天,“源果农业”又有新动作。他们与赤松镇的桑葚种植户达成合作,进一步扩大了桑葚的收购规模。随着合作的深入,“源果农业”的业务版图不断拓展,接下来还将与曹宅镇的枇杷、西红柿种植户,赤松镇的杨梅种植户,江东镇和孝顺镇的蜜梨种植户,源东乡的桃子种植户,塘雅镇的葡萄种植户等展开合作。“我们希望通过企业的力量,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实现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帮助农民增收。”钱继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