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5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3版:教育

从“趴桌小憩”到“躺睡自由”

我区3万多名学生解锁午休新体验

□记者 方柯 金灿灿 /文 朱佳虹/摄 五一假期过后,全区中小学正式切换至夏令时,午睡时段随之开启。在过去,学生们午休常采取趴睡方式,这不仅容易导致手麻脚麻,还会因挤压胃部引发胀气,更对脊椎发育存在潜在不良影响。而当前,我区不少学校,学生们实现了“躺睡自由”,这得益于学校为学生配备了可切换坐躺桌椅。日前,记者走进区第二实验小学和仙桥小学,实地探访 “躺睡椅”的实际使用效果。 中午时分,走进区第二实验小学一(1)班教室,班主任陈勤家正耐心指导学生调节躺睡椅,督促学生进入午休状态。只见学生们按下桌子两侧调节按钮,桌面随即倾斜,为前排同学提供支撑与空间。紧接着,大家扳动右侧把手,后背轻轻用力向后靠,便能实现 90 度至180 度的角度调节。学校总务处主任吴斌说:“椅子顶端设有可拉长的头托,用于支撑头部与颈部;末端配备脚托,拉开后可支撑整个身体,大幅提升躺睡的舒适度。” 据了解,该校早在去年8月就为一年级新生更新了坐躺切换课桌椅,并于当年9月开学后正式投入使用。“经过一个多学期的使用,孩子们现已能熟练调节课桌椅,30秒内即可完成‘坐’与‘躺’的切换。”吴斌说。 为确保午睡过程安静、安全,每个班级均安排班主任坐班“陪伴午睡”,实时留意学生睡眠状态,适时协助盖被子,以防着凉。同时,各班级还制定躺睡纪律及公约,帮助更好地管理午睡纪律。陈勤家介绍,目前班内超七成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对于那些不太喜欢午睡的孩子,也能自觉躺好、安静休息。 此外,在未配备坐躺切换桌椅的高年级教室,学校也贴心提供躺睡垫,确保学生能在午间得到高质量休息。据悉,班主任会安排移动教室内的桌椅,合理排布睡垫,让高年级学生同样能够平躺,获得更充分的休息。针对部分精力充沛、难以入睡的学生,学校更藏着一份暖心巧思。吴斌指着走廊角落的书架介绍:“我们打造了图书角,那些不想午睡的孩子可以在此阅读学习,让充沛的精力化作探索动力。” “我区针对不同学校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创造‘躺睡’条件,让孩子们的午休从‘将就’变‘讲究’。”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4月,浙江省发布《浙江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若干举措》,明确提出实施中小学“午休躺睡”工程,我区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因地制宜推进“午休躺睡”,将学生健康需求转化为可感知的民生温度。 在区仙桥小学,午休时分,学生们轻轻将可折叠式椅子调整成躺卧模式,盖上被子,安静地准备进入梦乡。“以前在老校区读一年级时,中午只能趴在课桌上睡觉,睡醒后脖子又酸又疼。去年搬到新校区开始躺着睡,今年又用上了更便捷的躺睡椅。”三(3)班的茶丽华熟练地展开躺睡椅,座椅瞬间变成平坦的睡床。 面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成长需求,仙桥小学创新实施“分级躺睡”方案,其中一、二年级学生利用功能教室改造的午休空间,在垫子上实现“全平躺”,三年级及以上学生则配备可躺式椅子。 “我们还特别注重一、二年级学生午休习惯的培养,脱下的鞋子需在教室门口排列整齐,睡醒后大家一起折叠毯子,将用品收拾整齐再离开。”谈及午休环境的变化,该校政教主任吴玥笑着说:“孩子们经常跟我分享,现在躺在软垫上休息,比之前舒服多了。”此前,学生们只能趴在课桌上午休,长期保持这样的姿势,容易导致身体不适,也影响健康发育,这一直是家长和老师关注的问题。 目前,我区约31000名学生已从“趴桌小憩”迎来“躺睡自由”。这一改变不仅有效提升学生的睡眠质量,更助力其身体健康发育,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这看似微小的改变,实则是我区打造教育新高地、聚焦民生实事的有力体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有温度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