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管理“超燃”来袭 健康消费成夏日新时尚
□记者 王超亚 廖怡晴 文/摄
能量补给、“轻养生”类零食持续走俏,艾灸、拔罐、按摩等“中医养生”预约火爆,骑行、越野、瑜伽等热度激增……随着大众健康管理观念的形成,健康消费成了我区消费市场的一大亮点。年轻群体日益成为健康消费的生力军,推动着个性化营养方案、智能穿戴设备与沉浸式运动体验深度融合,为消费市场注入澎湃新动能。
健身、医疗等减重手段受热捧
随着2025年“体重管理年”正式拉开帷幕,减肥热潮在我区迅速蔓延。
在金华市人民医院肥胖减重代谢中心,前来排队进行体脂检测的市民络绎不绝。“自中心成立后,接诊量显著增长,每天都有肥胖人士前来就诊。” 金华市人民医院肥胖减重代谢中心主任医师倪德生介绍道。
21岁的在校大学生叶浩(化名)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他身高1.83米,体重119.7公斤,体重指数(BMI)达35.7千克每平方米,属于肥胖范畴。医生根据评估结果,为他定制了个性化减重方案,涵盖科学的饮食建议和合理的运动计划。“全民减重的氛围很浓,我就是受此影响来减肥的。”33岁的市民徐优说。她工作忙碌,长时间伏案办公,近几年很少参加运动。“以前我身材偏瘦,可这两年体重一直在增加。在朋友圈看到很多关于‘体重管理’的文章,我研究了一下体重指数(BMI),发现自己快到超重临界值了,所以必须得运动起来。”徐优表示,现在她每天下班后都会跟着抖音博主直播锻炼1小时左右。
与徐优选择居家健身不同,26岁的张志健加入了健身房的“减脂大军”。在多湖里邻里中心的“奕健身”健身房,跑步机、椭圆机等有氧器械区人满为患,力量训练区也有不少人在挥汗如雨。张志健戴着运动手环在力量训练区举铁。他告诉记者:“今年公司体检报告显示我内脏脂肪超标,医生建议我每周至少进行三次有氧运动。现在下班后我直接来健身房,有教练指导动作,还能结识一群‘减脂搭子’,大家互相监督打卡,锻炼氛围特别好。希望我能早点摆脱亚健康状态。”
中医针灸也成为科学减重的新选择。在金华市人民医院针灸科,许多市民正在体验“穴位埋线”疗法。30岁的傅先生被肥胖困扰多年,今年年初,他下定决心改变身材。“之前我试过代餐和节食,可体重总是反弹。这次医生采用埋线治疗,还搭配了定制的饮食方案,两周我就瘦了3.5公斤,睡眠质量也变好了,整个人都精神十足。” 他开心地分享着自己的瘦身成果。
金华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盛有根表示,如果体育锻炼和饮食控制无法有效减重,可以采用针灸、埋线等中医外治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干预肥胖问题。“体重管理不是简单减重,而是要建立可持续的健康生活方式。这需要改变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健康作息,并长期坚持。”盛有根强调。
健身器材热销、低卡轻食成新宠
“我前段时间买了它们家的护膝和吸水速干浴巾,非常好用。“618”购物节快到了,我准备再购买一个U2家用小型跑步机。”近日,市民杜女士在浙江荣顺科技有限公司的天猫umay佑美旗舰店内挑选运动装备。眼下,该店铺的运动器材销量十分可观,跑步机、哑铃、瑜伽垫等产品持续热销。5 月 7 日以来,短短几日,该店铺的家用小型哑铃销售量便突破了一万件。
走进浙江荣顺科技有限公司车间,智能化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机械臂精准组装着跑步机核心部件。爆款产品通过传送带装车,发往全国各地的“家庭健身房”。
“近两年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健身器材市场正处于上升阶段。”“荣顺科技”总经理潘荣耀介绍,“我们也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消费者需求,现在健身器材已从商用场景为主转向家用市场快速扩张。”
作为国内健身器材领域的头部企业之一,荣顺科技始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产品研发体系,及时优化产品设计,提升产品性能。公司连续多年稳居“京东”“天猫”等线上平台同行业领域销量前列,公司生产的U3系列跑步机已连续6年稳居京东销售榜首,累计销量超50万台。今年,荣顺科技产值保持去年的活力增长态势。
科技的进步为健康消费提供了有力支持,智能穿戴设备、健康管理App等成为年轻人健康管理中的重要“搭子”。央视财经发布数据,在今年的“春日经济”浪潮中,以某知名购物平台为例,运动手表以成交额飙升287%的成绩稳坐爆款顶流位置。
万达广场的小米之家内,市民严女士正在试戴智能手表。“我比较爱打羽毛球,想买一只有基础功能的运动手表,计算消耗的卡路里数。”严女士告诉记者,运动后看到这些数据能给予自己满满仪式感和成就感。
“我们的智能手表基本处于上架就售罄的状态。”店员李庭炜介绍,“现在顾客不仅关注基础功能,更在意运动数据的专业分析,比如测心率、血氧和睡眠质量等。”性价比较高的小米手环9pro和红米watch5销售量最高,是店铺里的断货王。此外,小米还推出了可以分析全身健康数据的新版体脂秤,为消费者提供更全面的健康监测。
不仅智能健身设备受到青睐,健康饮食理念也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追求营养均衡、低卡低脂的轻食。
核桃家三明治店内,前来购买餐食的“上班族”围在收银台前,面包浓郁的香气从后厨飘出。“羽衣甘蓝是最近的大火产品,我也研发了羽衣甘蓝的新式三明治。”门店经营者叶婷婷介绍,店铺推出的蔬菜三明治,成为上班族们的早餐新宠。
在春夏季这个黄金减脂期,暖柠轻食店内订单不断。“我们每餐都会标注热量、蛋白质含量等数据,不少消费者会关注这些信息。”店内工作人员说,店铺的所有产品中,现煎鸡胸黑椒牛排套餐最受欢迎,仅单外卖平台月销量就达到600单,且复购率高达60%。
谈及热销秘诀,工作人员透露,团队深知长期低盐低脂饮食可能影响肠胃功能,容易让顾客产生味觉疲劳,店铺推出“轻食+”概念。该店在餐食中巧妙加入少量坚果,增加优质脂肪的摄入;同时还开发了低卡甜品,在满足味蕾需求的同时,通过科学配比保证营养均衡,让消费者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无负担减脂。
警惕身材焦虑引发的消费陷阱
在健康消费升温的背后,“身材焦虑” 也悄然滋生。一些社交媒体不断向大众灌输完美身材的标准,许多人受此影响,即便体重处于正常范围,也总觉得自己 “不够瘦”,进而盲目追求各种瘦身产品和方法。
在社交媒体上,网红们分享的瘦身方法五花八门,像液断法、生酮饮食减肥法、特定食物减肥法等层出不穷。“极端饮食会破坏肠道菌群,降低代谢效率。这种方法不仅难以持续,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临床营养科医师傅开云指出,门诊中不少患者因不科学节食,出现了代谢紊乱,伴有低血糖、月经失调、肌肉流失等症状。她强调,科学减重应保证每日营养均衡,合理搭配碳水化合物、优质脂肪、蔬菜水果的摄入,避免走向极端。
傅开云还提到,部分市民在减肥过程中存在急于求成或过度依赖医疗手段的情况。这种倾向不仅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医疗消费,还会损害身体健康。吃减肥药是不少消费者为快速瘦身选择的方式,但许多减肥药含有刺激性成分,长期服用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减肥人群应优先选择饮食和运动干预。如需借助药物减重,必须严格遵循用药指征。要经过专业医学评估后,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不能盲目跟风选择减重措施。”傅开云提醒,不要轻信 “快速减肥”“躺瘦” 等宣传,短期极端减肥不仅损害身体,还容易反弹,只会让减肥之路更加曲折。
傅开云表示,科学的体重管理是一个长期过程,不仅要注重饮食均衡、适量运动,还需长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市民应避免盲目追求瘦身效果而忽视健康风险,同时要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认识到每个人的身材都有独特之处,不必过分追求所谓的 “完美身材”。
在艾青文化公园的健身步道上,正在锻炼的刘女士指着运动手环说:“以前减肥我只盯着体重数字,忽略了很多其他方面,现在我更注重科学减肥,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这或许正是体重管理的真正意义所在。健康的身材管理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市民朋友们应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身材管理,才能实现真正的健康与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