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9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3版:专版

触摸乡愁 唤醒金东“独家记忆”

婺州雕版印刷博物馆 走进婺州雕版印刷博物馆,千年文脉、版印婺州在墙上一幕幕展现,那是已逝时空的叠加展示,它浓缩了历朝更迭的印刷技艺。 婺州雕版印刷博物馆位于多湖街道光南路1188号。博物馆以婺州雕版为主题,联合国家版本馆杭州馆建立金华地区首个文润阅读室,结合婺州雕版印刷技艺展陈、婺州雕版印刷技艺体验,为市民提供图书阅读、学习交流、非遗体验等综合性文化服务。据了解,该馆是目前国内第一家正式注册的雕版研究中心,其设计的婺州雕版展陈馆是国内第一家婺本雕版主题的展陈馆。

金华市古婺窑火陶瓷博物馆 陶瓷不是简单的饰品器物,是“找回失落的文明”。置身古婺窑火陶瓷博物馆中,仿佛进入时光长廊。 该博物馆位于江东镇,分为藏品展示区、情景模拟区、历史还原区三个区域,全方位展现婺州窑悠久的文化历史和精湛的制作工艺。沉船、旧瓷片、杯盏等一件件施乳浊釉、釉质肥厚、绚丽夺目的陶瓷,在时光的雕磨中历经沧海桑田,将婺州窑千年绮丽风采展现得一览无余。其中,高32厘米、底径8厘米、口径2厘米的宋代婺州窑乳浊釉堆塑人物龙瓶,是该馆的镇馆之宝。

伯老陶瓷艺术馆 造型大气、纹案古朴,走进多湖街道西盛村的伯老陶瓷艺术馆,各式各样的婺州窑瓷器映入眼帘。该馆面积3000平方米,设有设计室、体验室、陶艺制品展示室、制作工场等,在这里,人们可以体验将一块小小的泥巴变成精美瓷器的全过程。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这是瓷器的独特魅力。从一块暗淡无光的泥巴,到古朴典雅的瓷器,它经历了炉火的考验,也成就了浴火重生后的浑厚大气。在伯老陶瓷艺术馆里,触手可及历经千年的婺州窑制作工艺,只要你用心便可塑出姿态万千、炼出色彩变幻的专属瓷器。 伯老陶瓷艺术馆秉承“尊重传统、敢于创新”的宗旨,制作出一批批古朴典雅、不拘一格、工于创新的陶艺制品,风格自成一派。该馆不断丰富个性化陶艺制品的品种和内容,在婺州窑文化的求索与创新中继续前行,成为金东区文旅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黑陶文化艺术馆 黑陶文化艺术馆位于塘雅镇下金山村,在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里,陈列着数不尽的黑陶工艺品。这一个个渗透着浓郁东方文化气息的黑陶工艺品,像民族文化瑰宝一样,逐渐由生活物品延展到艺术层面,进而演变为一种非遗文化。 黑陶文化是中国陶器文化中的一个分支,是远古时期人们发明创造的一种生活用品。它在泥火交融中淬炼得通红,成为茶壶、砂罐等诸多器具。

衡庐民俗馆 在岭下镇坡阳古街上衡庐民俗文化馆里,珍藏着许多“老物件”。竹篮、竹箱、文房用品、竹编茶具、漆竹圆盆……一件件竹编艺术品陈列其中,在光的投射、影的衬托下,每一个艺术品都很精致,指尖艺术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衡庐民俗馆为江南清式传统民居,展示分上下两楼,一楼展示金东及浙江各地竹编、木雕、花窗、家具等中式老器物;二楼展示中国文房器物,以文房砚台为主,同时展示其他各类精美文房用品。每一件作品都满载人文情怀,记录历史变迁中普通人生活里的美感。 为充分体现这些老器物的价值,让参观者更全面感受老竹编、老木雕、老家具的工艺风貌,该馆以循环展陈的方式推出藏品,即在不同季度展示不同主题。

金东区木雕展示馆 精美细致的人物摆件、造型动感的实木家具……位于多湖街道东湄社区的木雕展示馆是一家集婺州雕花及榫卯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收藏、展览等功能于一体的博物馆。博物馆由金华市工艺美术大师王东升主持。枯燥乏味的木头,经过他的手就能变成各式栩栩如生的木雕作品。 该博物馆面积1300余平方米,设有设计室、参观车间、展示厅、休闲厅等区域。展示区摆满了大气磅礴又精细生动的红木家具,观赏性和实用性俱佳。

逸品阁(朱氏民俗文化馆) 在岭下镇坡阳古街的古井边,有一座收集了数千件老物件的博物馆,它便是朱氏民俗文化馆。围绕传统经典文化故事,民俗文化馆展示了明清家具中常运用的传统手工艺,也展现了雕花物件中所体现的美好寓意。在这里,游客可以参与到老木雕拓印的活动中,了解“明清木雕”的匠心工艺,体验木雕与现代书画的趣味结合。 民俗文化馆共有“老木雕”“老石雕”“老竹编”“老铜器和锡器”四个展区,共展示70件精选的老器物,且详细解读并标明了每个器物背后的故事。木雕花板、老竹篮、旧铜壶,这些老物件架起了历史与现实的桥梁,叙述着能工巧匠的大智慧和古代器物的工艺之美。

郑店村婺剧主题馆 “儒商遗风,花木故里;仁山知水,婺韵芬芳。”郑店村婺剧主题馆如同留住乡愁记忆的“活化石”,述说着婺剧在该村的发展历程。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郑聚春组建“也乐天”婺剧锣鼓班,到如今的郑店婺乐队,郑店婺剧团经历了多次解散、重组,但该村村民对婺剧的执着,让婺剧团得以延续至今。 郑店村婺剧主题馆内分为“华艳服饰”和“文武器乐”两个单元。走进“华艳服饰”展示区,“八面威”“紫金冠”等盔头和精美的婺剧服装引人入胜,其中“十蟒十靠”独具特色,服装上的花纹和珠宝无不展示着它的辉煌岁月。在“文武器乐”展示区,墙上挂着许多戏曲中会用到的道具,宝剑、宝刀、短刀……武将昂首阔步,八面威风的飒爽英姿仿佛就在眼前。

艾青故居展陈馆 来到艾青故居,一座江南水乡特有的白墙黛瓦建筑映入眼帘。艾青故居位于傅村镇畈田蒋村,这是一座坐北朝南、五开两厢的楼屋。故居建筑广泛应用木雕工艺,梁、枋、牛腿、雀替、天花、门窗等,所见之处无处不雕,皆具有保护利用价值。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在故居里,游客们可以通过图片、史料、视听等,了解艾青的生平故事,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红色基因感染着一代代人。据了解,这里还有“南楼夜读”“北野春耕”“莲池浴鹭”“柳暗啼莺”“西周牧唱”“后岭樵歌”“洋塘晚约”“禅定晨钟”等八景诗文。

□记者 方柯 金灿灿 整理

在时光的长河中,乡村以其独有的方式诉说着历史与文明的故事。金东,这片充满文化底蕴的土地上,乡村博物馆如璀璨星辰,点缀其间,不仅记录着乡愁,更温润着人心。

今年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截止目前,我区共有9家乡村博物馆,分别是婺州雕版印刷博物馆、金华市古婺窑火陶瓷博物馆、伯老陶瓷艺术馆、黑陶文化艺术馆、衡庐民俗馆、金东区木雕展示馆、逸品阁(朱氏民俗文化馆)、郑店村婺剧主题馆、艾青故居展陈馆。这些乡村博物馆以独特的方式,让城乡居民在触摸乡愁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乡土文明的发展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