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类

曹兰花 用爱撑起苦难家庭一片天 曹兰花,1948年4月出生,源东乡洞井村村民。 1967年,曹兰花步入婚姻生活,婚后育有两女一子,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家庭却接连遭遇不幸。1993年,21岁的儿子因车祸致下半身瘫痪,2009年,丈夫中风失能,2017年,儿子确诊肾炎,每周需三次血液透析,2023年,丈夫又摔伤大腿骨裂瘫痪,还伴有多种慢性疾病。 面对接二连三的打击,曹兰花毅然扛起家庭重担。为节省去市区医院的交通费,她带着家人租住9平方米小屋,悉心照料丈夫和儿子的生活起居。擦洗、翻身、按摩腿部……一天当中,这样的动作她需要重复无数次。每次去医院,她都要把儿子背到电动三轮车上,再骑车送往医院做血透,风雨无阻。 虽然生活艰苦,但曹兰花从未被打倒,始终乐观面对。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用30余年的坚守诠释“爱是最长情的陪伴”。

王洪卫 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在江东镇黄源村,村民王洪卫用28年的坚守,诠释了父爱的深沉与孝心的厚重。 1998年,王洪卫儿子出生,却被确诊为脑瘫伴小儿麻痹症,智力残疾一级。面对残酷的现实,王洪卫没有退缩。28年来,他悉心照料着儿子的生活起居。2020年,命运再次向他发难,母亲突发瘫痪,他陷入“三人两床”的艰难照护困局。但他从未抱怨,清晨背母亲晒太阳,正午穿行田埂务农维持生计,深夜还要起身抱儿子如厕,在母亲病榻与儿子轮椅间日夜奔忙。 从青丝到白发,王洪卫用坚实的臂膀为儿子撑起生命的天空,用温暖的双手为母亲点亮晚年的烛光。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那沉重而坚韧的背影,是平凡者书写的非凡史诗。

柳卫娟 26载相濡以沫,用爱守护生命希望 在傅村镇下柳家村,柳卫娟用26年的时光,将不离不弃的承诺谱写成一曲动人的赞歌。 1999年,49岁的丈夫傅延塘在工作中突感膝盖剧痛肿胀,被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柳卫娟带着丈夫遍访省内外名医,耗尽积蓄却未能根治。2013年,丈夫完全丧失行走能力,她自此挑起全部照料责任。2017年,丈夫突发脑梗死,面对医生多次下达的病危通知,她日夜守护、声声呼唤,硬是将丈夫从“死神”手中夺回。 如今,在她的悉心照料下,丈夫病情逐渐好转。26年来,柳卫娟始终保持乐观,平日里常推着丈夫散步,讲述村里新鲜事,让相濡以沫的誓言在平凡岁月中熠熠生辉。

朱巧钱 以最朴素的姿态,照亮生命的厚重 朱巧钱,1955年8月出生,澧浦镇宅山村村民。 朱巧钱儿子出生那年,医生曾预言这瘫痪的生命“活不过12岁”,她却用42年的日夜守护与命运抗争。每日喂食擦身、按摩排便,她以单薄身躯,托起了生命的奇迹。2021年,命运的阴影再次笼罩。丈夫金益生被眼疾夺去光明,即便丈夫右眼全盲、左眼仅剩模糊光感,儿子终生困于床榻,她仍将这方寸天地收拾得洁净温暖。 她将残疾护理费和低保金一分一毫掰开,精打细算维持着三口生计。那间简陋的老屋,因她双手的操持与心中的爱意,隔绝了苦难的侵袭,成为家人安稳的港湾。 从青丝到白发,朱巧钱以一己之力,点亮了为人妻的忠诚与为人母的慈光。42年光阴,她像一盏烛火,在命运投下的漫长黑夜里,无声而坚韧地燃烧,照亮了生命中最厚重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