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0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2版:要闻

集训正酣 “狠球”不断

本报讯(记者 王超亚 方柯)7月8日19时,金东迈克篮球训练馆的灯光被汗水与呐喊浸得发亮。浙江省城市篮球联赛(“浙BA”)的海选赛激战正酣。全区32名篮球爱好者用跳跃、对抗与精准的投篮将夏日的燥热彻底点燃。

“唰——”一记急停跳投擦板入网,场边观众的喝彩声此起彼伏。穿6号球衣的少年落地时带起一阵风,发梢的汗珠被吹得四散,在灯光下划出细碎的银线。这是复选赛的第23分钟,流畅的传切、强硬的内线卡位、三分线外的果断出手,让这场原本普通的选拔变成了一场精彩的篮球秀。

“金东队下周一就要对战婺城队,我们底气足得很!”浙江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教练朱旭光的声音混着哨声穿透人群,他有着30年篮球教学与训练的深厚功底,曾率队拿下首届全国留学生篮球总冠军,更在Zuba联赛中11次蝉联“最佳教练员”。此刻他站在场边,目光像扫描仪般追着每个球员:“32人分组循环对抗,最终18人出征。今天是集训首日,状态、配合、求胜欲,都是考核项。”

“金东不喊狠话,只打狠球!”19岁的邵泽明撩起湿透的球服抹了把脸,发梢的水珠子顺着脖颈滚进衣领:“我刚收到河南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本来想着暑假在家歇着,朋友说金东队招人,我连夜就来报名了。”这个曾练过沙滩排球的少年,说起篮球眼睛发亮,“金东是我老家,能代表金东打球,比拿录取通知书还激动!”

人群中,一个身高1米91的身影格外显眼。38岁的沈佳军喘着粗气接过队友递来的矿泉水,“我在金东工作8年了,早把这儿当家了。”他抹了把额边滴落的汗水,“前几年忙工作,有两年没打正式比赛。看到海选通知那天,我翻出压箱底的篮球鞋,刷得比新的还亮。”话音未落,场边突然响起稚嫩的喊叫声:“爸爸加油!投三分!”

顺着声音望去,1个6岁的孩子抱着比他手掌大不了多少的玩具篮球,正奋力呐喊。“我从小就跟着爸爸打球!”小家伙指着场上奔跑的8号球员,“爸爸说等我长到他肩膀高,就能跟他一起打比赛啦!”被点名的8号球员回头笑出一口白牙,下一秒却被对手断球,惹得场外的孩子急得直跳脚——这幕父子同频的专注,让紧张的赛场多了几分温暖。

此次海选赛中,有一名球员的身份很特别。作为金华市篮球协会副主席,方宇的老家在金华开发区,户籍在婺城,却选择代表金东出战。“我的企业在金东,员工在金东,根就在这儿!”他拍了拍胸口掷地有声道,“这不只是比赛,也是归属感。”

从在校大学生到企业职工,从体育教师到自由职业者,在汗水与碰撞中诠释着同一个答案:篮球的魅力,从来不止于胜负。正如朱旭光在训练结束时说:“我们要的不是‘最强’,而是‘最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