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备战 金东“燃战”蓄势待发

□记者 方柯 滕绪 王超亚/文 王毅琳 李方政/摄 “浙BA”篮球赛战火重燃,金华各区豪强集结,一场激情碰撞的篮球盛宴上演!作为东道主之一,金东区广发“英雄帖”,号召本土篮球好手为荣誉而战。招募令一出,应者云集——从职业教练到高校教师,从媒体记者到民间球手,金东人民以高涨的热情迅速组建起一支精锐之师。连日来,队员们挥汗如雨,在训练场上全力冲刺,誓以最佳状态迎战强敌。 炽热的夏夜,迈克篮球训练馆内灯如白昼,18名脱颖而出的球员们在这里连续展开高强度训练。运球声、呐喊声与篮球撞击地板的“砰砰”声交织成战鼓,球员的热情点燃了整个场馆。“这边!”“快传!”球员们如离弦之箭,在接传球转换间不断穿梭,汗水顺着脖颈滑落,浸透了球衣。热汗挥洒间,仿佛已置身正式比赛的激烈赛场。 “传球的时候要干脆,把握时机很重要!”寿晓永教练目光炯炯,紧盯奔跑的队员,指出训练中的疏漏。作为前浙江男篮主力后卫,95-96赛季、97-98赛季CBA浙江男篮队长,同时也是第一届浙超联赛最佳教练,寿晓永教练说道:“我的父亲是浙江省第一代篮球运动员,我选择篮球这份职业离不开父亲的影响。”从小耳濡目染,早已让篮球成了寿晓永生命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土生土长的金华人,寿晓永想把这份对篮球的执着传递给更多热爱这项运动的人。 在他看来,金东战队最大的优势,就是球员们那股专注认真的劲,训练时每个人眼里都透着对篮球的真切热爱。“还在慢慢了解他们”,寿晓永一边观察着场上的跑位,一边轻声说,“尽量摸透每个人的优势,把大家放到最合适的位置上,让每个人都能好好发挥。” 场上的球员们个个全情投入,今年38岁的沈佳军是金外高中的体育老师,2008年考入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项,拿到篮球国家二级运动员,篮球一级裁判的他,算得上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了。当被问及与年轻队友们相比,自己有哪些独特的优势时,他爽朗一笑,幽默地给出了答案:“身高和经验吧,这两样‘老本’还是有点分量的。”身高1.91米的沈佳军除了这份自谦的幽默,对自己的场上价值有着清晰的认知。曾参加过历届“八婺杯”、金东联赛、3307联赛的他,在集训中展现了对新战术超强的适应能力。“像四角传球、绕八字跑位等训练内容和2-3联防、3-2联防的跑位,都能快速适应和掌握。”面对连日高强度的集训,沈佳军不见丝毫倦怠,始终精神饱满,训练场上总能看到他不知疲倦地奔跑、积极沟通的身影,那份专注投入的劲头丝毫不输年轻队员。 “我是土生土长的金东人,看到招募消息的那一刻,就马上报了名!”金东区篮球队招募令一经发出,老家在澧浦镇后余村的余凯琦便毫不犹豫地提交了报名表。作为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的一名记者,这次他从赛场边的报道者,转变为球场上的参与者。 “这次比赛我在队里担任替补。”余凯琦说,“不过只要能上场,我随时准备好担任三号位小前锋或四号位大前锋这两个关键位置。”谈及队伍实力,余凯琦言语间充满信心。“经过连日来专业教练的集训,我感觉我们金东燃战队具备相当强的竞争力,绝对有一战之力!”作为长期关注本地体育的媒体人,余凯琦对对手也有独到的观察与分析。 来自浙江交通技师学院的教师金皓聪,也是球队可内可外的实力干将。当被问到金东燃战队与婺城队的对决时,他认为:“两支队伍实力在伯仲之间,风格特点也各有侧重。至于最终谁能胜出,很大程度上要看比赛当天双方的状态和临场发挥了。” 训练场上,队员们不知疲倦地奔跑、传球、投篮,汗水随动作洒落。望着这群年轻的身影,寿晓永教练的眼里满是期许:“希望他们能尽全力发挥,打出自己的最好水平,最重要的是,在球场上打得开心。”队员们的口号响彻场馆:“金东燃战队,拦你没商量!”这声响亮的口号,喊出了他们眼中燃起的必胜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