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6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2版:要闻

“乡音话心结”到“老乡解乡难”

孝顺镇探索“以外治外”善治新路径

(上接第1版)

如果说“安邻驿家”是新居民的“生活驿站”,那么活跃在企业、社区的“领头羊”队伍,则是基层治理的“关键力量”。这支由40名外来人口组成的队伍,涵盖企业老板、中层管理者、一线员工等不同梯度,他们既是新居民中的“意见领袖”,也是矛盾调解的“关键人物”。

今年6月,贵州籍工人高某在老板陈某的安排下,在葛某、李某承包的孝顺镇某工地施工时,不慎从高处跌落,最终抢救无效死亡。家属与用工方因赔偿金额争执不下,调解现场一度剑拔弩张。“这时候,贵州同乡骆吉站了出来。”参与调解的社工回忆,作为在孝顺经商多年的“老贵州”,骆吉用乡音安抚家属情绪,以“老乡”身份向用工方分析法律与情理的平衡点,最终用几轮“背靠背”沟通促成双方握手言和。无独有偶,前阵子,安徽籍企业主因工伤赔偿与本地员工产生矛盾,同样因不信任本地调解力量而抵触协商,调委会邀请同为安徽人的小区党支部书记仇某介入,一句“退一步海阔天空”的乡音劝和,让僵局就此打破。

“这些‘领头羊’最懂新居民的痛点,也最能被新居民信任。”孝顺镇基层智治领导小组负责人坦言,从“乡情话心结”到“老乡解乡难”,“以外调外”的调解模式将矛盾化解效率提升了75%,更让新居民从“被动接受管理”转向“主动参与治理”。

为了让“领头羊”队伍始终保持活力,孝顺镇构建了“荣誉+实物+能力”的全链条激励机制:为参与治理的新居民颁发工作证、聘书,优秀者可获评“民情观察员”“金牌议事员”,甚至被推荐为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实行“以奖代补+积分存折”,积分还能在“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或技能培训;定期开展基层治理、政策解读、危机干预等专题培训,让“领头羊”既能“搭把手”,更会“用对力”。

此外,“驻群值班、诉求响应、纠纷化解、社区联动”四大机制为治理效能提供了制度保障:“新孝顺人之家”微信群里,社工每日推送政策资讯、收集民情诉求,小到“红绿灯故障”,大到“子女入学”,都能快速形成分级处理清单;简单问题1个工作日答复、复杂问题5个工作日公示进度的“响应承诺”,让新居民“说话有回音”;社区与企业、职能部门的联动平台,则让资源整合更高效、服务覆盖更精准。

如今,在孝顺镇,越来越多的新居民正从“局外人”变为“当家人”:贵州宝妈成为社区志愿者,安徽工人当上了企业调解委员,云南商贩主动参与“文明商户”评选……“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理念,正通过“以外治外”的创新实践,在这个流动社会里绽放出更温暖的治理光芒。

从“管理”到“共治”,从“融入”到“共享”,孝顺镇的探索不仅破解了流动社会的治理难题,更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最好的治理,是让每个人都成为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这份“以外治外”的基层善治答卷,正为更多外来人口聚集地区提供着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