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6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3版:平安

护航金东夏季平安线 筑牢水域防护救护墙

□记者 金佳衡 滕绪

夏日炎炎,随着气温逐步攀升,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我区始终将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以系统化思维构建防溺水安全防线。近年来,通过幸福河湖流域治理筑牢安全根基,依托红十字会专业力量强化应急保障,联动公安系统织密立体防控网络等多方协同发力,我区形成 “源头治理 + 应急救护 + 巡逻防控” 的全链条防溺水工作格局,为城乡居民撑起夏日 “安全伞”。

幸福河湖筑基 打造安全与诗意兼具的亲水空间

清晨的孝顺溪畔,晨练的居民沿着修整一新的滨水步道慢跑,孩子们在家长陪同下在亲水广场嬉戏。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正是我区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我区以全域幸福河湖建设为抓手,将防溺水工作融入水域治理全过程,通过系统施策,让每一条河流、每一座水库都成为守护生命的安全屏障。

金东地处浙中盆地,水系发达,境内山塘水库星罗棋布,溪流纵横交错。过去,部分水域因岸坡陡峭、亲水平台缺失,成为夏季防溺水的 “隐形雷区”。为此,我区启动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工程,通过水系连通、岸坡整治、亲水节点建设等系列措施,对全区重点水域进行系统性改造。在治理过程中,施工团队特别注重安全设计,将陡峭岸坡改造为缓坡台阶,在水深区域设置防护栏杆,在亲水节点配备救生圈和应急绳索,既保留了水域的自然风貌,又消除了潜在安全隐患。

如今,金东城乡十五分钟亲水圈覆盖率已得到大幅提升,改造后的水域不仅成为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更构建起第一道防溺水安全防线。“以前这条河岸边没有护栏,孩子在附近玩总让人提心吊胆。现在政府把河岸修得整整齐齐,还装了防护栏和救生设备,我们带娃出来玩也安心多了。” 家住多湖街道的市民王女士感慨道。

在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同时,我区还建立起了联防联控机制。学校与乡镇、村(社区)联手开展校园周边水域 “拉网式” 排查,在新开发水域设置警示标志,建立隐患台账,形成长效巡查机制。每逢节假日,村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组成的巡查队便会沿着河岸巡逻,及时劝阻野泳行为,提醒家长看管好孩童,让安全意识随着潺潺流水浸润人心。

红十字护航 专业力量筑牢生命防护墙

“遇到有人溺水,不要盲目下水施救,应立即大声呼救并寻找漂浮物扔给溺水者……”

6月4日,在曹宅镇中心幼儿园中,区红十字会正在开展儿童防溺水生命安全教育培训活动。应急救护师张俊借助卡通漫画PPT与问答互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孩子们讲解远离危险水域的重要性,欢声笑语间,防溺水的安全意识已悄然在孩子们心中扎根。

自进入夏季以来,区红十字会全面启动夏季防溺水攻坚行动,通过应急救护培训、物资投放、公益项目实施等举措,为群众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在应急救护培训方面,区红十字会还与公安、教体、水务等多个部门联动,开展了多场针对性培训。

其中,在与金东公安的合作中,双方分批次组织覆盖全警的应急救护培训课程,严格对标专业标准,重点强化心肺复苏(CPR)、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气道异物梗阻处理以及溺水人员特异性急救流程等核心技能。经过严格的理论与实操考核,全局 1171 名民辅警成功取得 “红十字救护员证”,实现了关键岗位持证救护力量的有效覆盖。

截至目前,全区已开展走进校园63场次、走进4个乡镇共92所文化礼堂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培训,普及宣传近16000人次,完成率达114%,共培训、复训红十字应急救护员4833人,完成率达142%。其中,完成省民生实事“双持证”应急救护员培训2期共216人,完成率280%;完成省民生实事26台AED机长制人员培训3期共138人,完成率102%,全方位筑牢应急救护防线。

作为入选市区两级民生实事的重要项目,“小海豚” 暑期儿童防溺水公益项目同样成效显著。区红十字会在全区12个乡镇(街道)投放了32套户外游泳池。投放点位的选择聚焦山塘、水库、溪流等危险水域周边溺水风险较高的村、社区,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较密集的场所,为当地的孩子们提供安全、有趣的游泳场所。“以前暑假总担心孩子偷偷去村口的河里游泳,现在有了这个户外游泳池,我们家长也放心不少。”曹宅镇杜宅村村民杜大伯看着户外泳池中嬉戏的孩子们,欣慰地说道。

与此同时,区红十字会还在全区多个河湖流域投放了防溺水 “三件套”—— 救生圈、救生杆和救生绳,并定期检查更新,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发挥作用。这些物资如同一个个 “生命驿站”,分布在城乡的危险水域周边,为群众的生命安全增添了一份保障。

公安巡防守护 科技赋能构建立体防控网络

“无人机起飞,对孝顺溪流域进行空中巡查。”7 月的一个清晨,金东公安分局的民警操控着无人机,对辖区内的重点水域展开巡查。屏幕上,河流两岸的情况清晰可见,一旦发现有人在危险水域游泳或玩耍,地面巡逻警力便会立即前往处置。这是金东公安运用科技手段开展夏季防溺水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

入夏以来,金东公安启动夏季治安大巡防专项行动,将防溺水工作作为重中之重,通过 “无人机巡 + 地面巡” 的立体防控模式,织密水域安全防护网。在社区广场、村头巷尾,醒目的防溺水标语随处可见,时刻提醒着居民注意安全。在野外水域,公安部门加强巡逻警力部署,确保重点水域 “见警力、见警车、见警灯”,形成强大的震慑力和防控力。

“我们将辖区内的水库、河流、池塘等水域划分为128个重点防控区域,每个区域都明确了巡逻民警和巡逻时段,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金东公安分局治安大队负责人介绍道。针对节假日和午后、傍晚等溺水高发时段,公安部门还会增加巡逻频次,加大劝导力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科技的赋能让防控工作更加精准高效。金东公安运用无人机对偏远水域进行空中巡查,通过搭载高清摄像头和扩音设备,全天候开展立体化巡查,精准覆盖重点水域、人流密集场所及治安盲区,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能够快速响应、及时处置。据统计,自启动夏季治安大巡防以来,全区有效警情环比下降7%,刑事发案数同比下降16.6%,小案快破率同比上升至66.8%。

在加强巡逻防控的同时,金东公安还积极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民警们走进社区、学校,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知识讲座、开展应急演练等方式,向居民和学生普及防溺水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通过这些宣传活动,我们希望让更多人认识到溺水的危害,掌握基本的防范和急救方法,从源头上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 社区民警陈学军说道。

近年来,我区夏季防溺水工作已形成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这些举措如同一个个坚实的节点,串联起一张覆盖城乡的安全防护网,守护着群众的生命安全。“未来,我区将继续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升防溺水工作水平,让每一个夏季都充满欢乐与安全,让每一条河流都流淌着平安与幸福。”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