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最后一公里”:让便利与幸福触手可及
□记者 金佳衡 滕绪 文/摄
买早餐、取快递、逛夜市……金东居民家门口的“最后一公里”,不仅是满足日常所需的便捷空间,更串联起柴米油盐的烟火气与琴棋书画的文艺范。近年来,我区通过完善社区配套、丰富商业业态、创新服务模式,让这份“家门口的便利”成为居民幸福感最扎实的底色。
多元业态交织
构建功能完备的社区生态网络
清晨7时,家住多湖街道金都美地社区的居民李敏蓉推开家门,楼下早餐铺的油条香气扑面而来。买上一份热乎的豆浆油条,顺路在小区门口快递柜取包裹,她的一天就在这样的便捷中开启。“以前买早餐得绕到两条街外,现在下楼就能解决,连取快递都不用等了。”李敏蓉笑着说。
临近傍晚,东孝街道滨江社区外滩夜市热闹起来。霓虹闪烁处,小笼包的蒸腾热气与烧烤的孜然香气交织弥漫,冰粉的沁凉甜意裹挟着瘦肉丸的鲜香扑面而来。坐在摊主们支起的小桌前,居民王金磊熟稔地点上孩子最爱的章鱼小丸子。“下班先去夜市转一圈,买点孩子爱吃的,再到旁边的滨江公园散散步。”王金磊说,这是他每天固定的晚归路线。
外滩夜市旁,东孝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急诊室24小时亮着灯,居民突发不适时,步行5分钟就能抵达;夜市入口处的药店,货架上感冒药、退烧药等常用药品一应俱全。而三层高的外滩商业楼更是“一站式服务站”:一楼的生鲜超市里,新鲜的蔬果、肉类琳琅满目,与夜市的小吃摊形成互补;二楼的美发沙龙里,理发师正为居民修剪发型;三楼的养生馆里,艾草的清香弥漫,居民在这里享受推拿、艾灸等服务,从“头”到“脚”的需求都能在家门口解决。
“生活需要的一切,都能在社区找到。”滨江社区居民刘子盛说,他家楼下既有买菜的超市,又有散步的公园,就连孩子打疫苗,步行10分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能完成,“这种便利,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城市的“最后一公里”,从来不是单纯的距离概念,而是生活与服务的无缝交织。近年来,金东社区配套设施正逐步从“单一化”向“综合化”升级,通过持续完善社区配套设施,让居民步行范围内就能满足购物、就医、文化等多元需求,基本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复合场景构建
生活、文化与商业的无缝切换
在多湖街道东华社区,居民陈鑫悦享受着“文化味”浸润的日常,早晨送孩子到小区旁的幼儿园后,步行5分钟即可抵达金东区图书馆。“在这里看书比在家专注多了,不知不觉就到了接孩子的时间。”夜幕降临,陈鑫悦的身影又出现在图书馆楼下的人文博览中心——青年夜校的书画课正等着她。“以前学山水画得跑很远,现在家门口就有,晚饭后溜达着过来画画,一点不耽误。”她说。
万江社区一家健身房内,刚下班的陈志杰正在私教指导下进行60分钟的力量训练。“以前总说没时间健身,现在好了,家就在万达后面的小区,下班回家换身衣服就能来,练完直接在商场吃点轻食,省事。”他擦了擦汗,开始今天的最后一组卧推。
如今,不同社区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发展特色业态。万江社区紧邻万达广场,商业气息浓厚:万达金街上,早餐店、咖啡馆、火锅店一应俱全,满足年轻人的快节奏需求。东关社区的母婴店里,婴儿奶粉、纸尿裤等用品齐全。驿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经常举办艾草锤制作、插花等活动,退休居民赵阿姨每周都来参加,她说:“以前退休生活就是带孙子,现在才知道,家门口的乐趣这么多。”
从满足“吃饱穿暖”的基础需求,到追求“品质生活”的个性需求,金东社区商业业态正不断丰富,让每个群体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小确幸”。
消费习惯重塑
线上线下融合提升便利度
“中午想吃酸菜鱼,手机上下单,半小时就能送到家,太方便了。”东孝街道东关社区居民林晓燕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以前买菜做饭得专门腾出时间,现在她只需在手机APP上点一点,生鲜超市的配送员就会把新鲜的食材送到家门口。不仅如此,她送孩子去幼儿园后,顺路就能在楼下的母婴店买好奶粉。
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模式,正成为社区服务的新趋势。在多湖街道金都美地社区的生鲜超市,工作人员正忙着打包居民的线上订单,分拣、装袋、贴单,一气呵成。“每天都能接到很多的线上订单,最远的送到3公里外的小区,半小时内肯定能到。”超市负责人说,为了保证食材新鲜,超市还专门配备了冷链配送箱,蔬菜、肉类等都能保持最佳状态。
社区服务的创新不仅体现在购物上,还延伸到文化、健康等多个领域。“以前觉得社区服务就是‘面对面’,现在‘屏对屏’也能解决问题。”赵阿姨说,她前段时间有点咳嗽,通过线上的小程序在线问诊,医生开了药,联系社区工作人员,就能帮忙进行线上下单,直接把药送到家里,“社区工作人员的服务太好了,让我们在家就能享受到服务。”
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串联起社区服务的各个环节,既保留了线下消费的即时体验,又借助线上平台打破了时空限制,让居民的生活需求都能以更高效的方式被满足,成为激活社区服务活力的新动能。
社区商圈兴起的背后,是生活理想与商业逻辑的温暖合流。它让便利可感可及,让服务带有人情刻度。当“最后一公里”被打造成可触摸的生活场景,居民收获的不仅是一份从容,更是一种可把握的幸福日常。这充满烟火气的便利生活圈,最终拓展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想象半径”——让生活本身,成为最值得流连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