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4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4版:教育

文章导航

美育课堂、青年夜校、阅创课堂

金东文化惠民“全面开花”

□记者 陈诗曼 方柯 金灿灿 实习生 贾卓赟 文/摄

学书法、弹古琴、吟古诗……这个盛夏,文化惠民在金东“全面开花”,高品质的文化生活不再遥不可及,它通过多元、普惠、创新的文化供给,让艺术浸润生活,让学习点亮人生,让文化惠民成效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美育课堂

让全民艺术普及“热”起来

“手指要捏稳笔杆,但手掌心要像握了个鸡蛋一样空着,手腕轻轻动,胳膊别使劲儿……”日前,在区文化馆开设的暑期青少年“学才艺”专场中,孩子们在软笔书法老师的指导下,感受传统书法中笔画的藏露转折与结构韵律。

“这是我第一次学习软笔书法,没想到里面讲究这么多。”学员张翀昊说,练习毛笔时起笔要顿、收笔要稳,连墨蘸多蘸少都影响效果。“笔画急了就歪,心浮了就乱,平时总想着快,今天才体会到‘慢下来’的意思。”书法老师魏翊天边说边指导。一支笔、一张纸、一碟墨,笔下的墨迹虽稚嫩却藏着对文化的好奇,也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传承的种子。

这场暑期专场,是区文化馆持续推进全民艺术普及的生动缩影。今年5月,该馆以“让文化馆成为人民的终身美育学校”为主题,开启服务宣传周活动,通过阵地服务、流动服务、互联网服务与沉浸式体验等多元形式,全方位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期间婺剧、道情、舞蹈等一系列精彩活动轮番上演。“无论是常态化课程,还是服务宣传周里的特色活动,我们始终围绕‘全民参与、终身学习’的理念。”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下半年这样的文化惠民活动还将持续深化。区文化馆免费开放的公益艺术课程将持续至10月,其中7-8月暑期还专设了青少年“美育课堂”。“非遗讲堂我们将按计划推进至11月,进入秋季后,区文化馆还将开设户外写生采风课。”区文化馆工作人员余抒锜说。

此外,为让我区百姓在碎片化时间里也能满足品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在区文旅局直接指导下,“云艺课堂” 将按月播放录制课程,并以此为基础推动各乡镇文艺骨干开展线下二次普及教学,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模式。据悉,区文化馆“云艺”课堂开办于2020年7月,是为广大热爱群众文化的文艺爱好者开设的线上学习平台。历时5年,开设5季课堂,共计43门专业课程,247个课时,服务人次16万余人,涵盖舞蹈、音乐、书画、摄影、曲艺、戏剧小品等多个艺术门类。

青年夜校

点亮八小时外的精神家园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更注重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日前,记者来到区文化馆青年夜校,古琴老师金梦婕自豪地说。在她的课堂上,学员从熟悉的流行曲目入门,逐步过渡到传统琴曲,最终能独立登台演奏。短短一年间,进阶班学员自学六级曲目《普庵咒》,并在非遗协会活动中全曲呈现。金梦婕的教学理念是将古琴的技法与美学融合,让学员在琴声中感悟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这样的成果是区文化馆青年夜校的缩影。在今年六月中旬至七月中旬的第三期课程中,9门艺术类课程吸引了380人次参与,古琴、形体和瑜伽成为最受欢迎的“爆款”。针对学员需求,瑜伽课增设了每周两次的强化班;新增的“妈妈班”让接送孩子的家长也能同步学习。夜校还创新推出“艺术疗愈”装饰画课程,20余幅学员作品被永久陈列于文化馆内。作为半公益项目,夜校与艺术培训机构合作,每节课程单价不超过50元,白天闲置的排练厅也免费开放预约,成为青年备考、排练的共享空间。

“感谢夜校让我重拾兴趣爱好。”吉他班学员罗洪积感慨道。作为连续三期的“老学员”,他最初因手指疼痛险些放弃,但在老师的鼓励下坚持至今。这样的成长故事同样发生在团区委主办的暑期课程中。今年新增的滑冰、中法调香等107门课程服务超万人次,其中30门暑期班覆盖2800余人次。喜剧新人赛、社区调香课等活动进一步拓宽了青年的社交圈。“夜校不仅是技能课堂,更是打破社交壁垒的平台。”团区委负责人表示,通过课程建立的社群已成为社区治理的新纽带。

从团区委的多元拓展到文化馆的艺术深耕,青年夜校以每次课不超过50元的普惠价格,为年轻人提供了学习、社交与自我提升的立体空间。在这里,八小时之外的生活被赋予更多可能——无论是弹奏一曲《酒狂》领悟魏晋风骨,还是通过喜剧舞台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夜校正成为金东青年安放热爱、连接彼此的精神家园。

阅创课堂

让书香与童趣在互动中绽放

“嘿呦!嘿呦!麦穗大又多呦!”近日,区图书馆“向日葵”培训之诗歌启蒙课堂上,几名孩子在讲台上手拉手围成圈,跟着来自“花开远方”邵杰老师吟诵起丰收之歌。清脆的童声里,汉语的平仄韵律随着拍手节奏轻轻跳动,传统文化的种子在游戏般的互动中悄然萌芽。

“从《诗经》的‘蒹葭苍苍’到唐诗的‘床前明月’,诗歌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密码。”邵杰笑着说,课堂上没有枯燥的背诵,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游戏里,自然触摸到语言的韵律美。

另一节阅创课堂上,“小蝌蚪”儿童故事会正上演着别样精彩。绘本老师“爱豆妈妈”用夸张的语调讲起《三只小猪》的故事:“大灰狼呼地一吹,小猪们嗖地飞出了故事——猜猜他们落在了哪里?”孩子们的小手齐刷刷举起,有的说“飞到了月亮上”,有的喊“掉进了彩虹桥”,坐在一旁的家长们笑着帮孩子整理思路,偶尔插话补充,亲子间的低语与童声交织成温馨的画面。

作为阅创课堂的固定项目,“小蝌蚪”故事会邀请区第二实验幼儿园教师驻场,不仅通过绘本点燃孩子的阅读兴趣,更在亲子共读环节里,手把手教家长“如何用提问打开孩子的想象”。一位妈妈在课后说:“原来读绘本不是念文字,跟着老师学会了怎么和孩子聊画面,孩子现在每天都追着要读故事。”

这些生动场景,正是区图书馆阅创课堂的日常写照。阅创课堂打破传统阅读边界,以亲子互动阅读为核心,延伸出手工制作、创意绘画、趣味编程、非遗体验等多元形式。在这里,孩子们既能跟着面塑艺人捏出故事里的小动物,也能体验科学小实验的神奇,不断拓展想象力边界。

数据显示,自去年以来,区图书馆已累计开展阅创课堂近800场,吸引超10万人次参与。今年暑期,课堂热度持续攀升:截至目前已举办113场活动,6830名大小读者参与其中。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30余场主题活动将陆续登场,让书香与创造力在孩子们的假期里持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