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5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2版:要闻

告别AI替代恐惧

职场人的价值坐标 该如何重绘

□本报评论员

如今,从DeepSeek等AI工具的火爆出圈,到各行各业将AI融入日常工作——智能生成短视频、辅助设计方案,这些曾只存在于科幻电影里的场景,已成为我们身边的常态。这不禁让人追问:当机器接手越来越多人类工作,我们是在解放生产力,还是在不知不觉中让职业价值悄然稀释,甚至让渡?而更深层的思考在于:AI浪潮下,职场人的价值坐标又该如何重新锚定?

面对变革,被动防御远不如主动进化。对一线工作者而言,唯有突破认知局限,在机器擅长的领域善用技术杠杆,在我们独有的情感共鸣、创新思维等维度深化优势,在自己的工作领域确立不可替代的职业坐标。这种价值重置,并非否定技术进步,而是要在人机协作的新模式中,找到独属于我们的锚点。当技术将人类从机械性劳动中解放,我们更应聚焦那些需要情感温度、经验积淀、战略判断和创造性思维的领域,让职场价值在与AI的互补中实现升维。

职场安全感的本质,从来不是固守不变的岗位,而是持续进化的能力与开放迭代的心态。这种能力,体现在当AI开始处理基础文案时,文案创作者能迅速转向深度策划与情感表达。而开放迭代的心态,则是在面对新兴技术时,不抗拒、不畏惧,主动学习AI工具的使用方法,将其转化为提升工作效能的利器。可见,真正的职场安全感,是在变化中不断成长,在迭代中始终保持竞争力。

人生价值的实现,从来不在与机器的竞速中,而在对职业使命的深耕里。在信息洪流的奔涌里,我们的价值不在于比AI更快地抓取资讯、生成文稿或智能配音,而在于那些藏匿在“字里行间”的深度思考、涌动于“镜头内外”的共情洞察,以及扎根于田间地头的求真执着。这些需要时间沉淀、心灵体悟以及对群众本身深切关怀的人文素养,恰恰是AI难以企及的“算法”,也是独属我们的硬核竞争力。

而植根于人性深处的温度与智慧,是任何职业存在最不可替代的基石。当一名建筑师让AI生成上百套建筑设计方案,这仅仅是工作的起点,其真正的职业价值与职场核心竞争力,在于从这些方案中挑选出最能契合用户内心需求与情感体验的那一个。而这种蕴含着对人性深度洞察的选择,正是算法难以自动复刻的“决策密码”。这无疑揭示着AI时代生存的新法则:在机器擅长的领域学会借力,在人类独有的优势区持续深耕。

笔者认为,对我们个体而言,锚定职场人的价值坐标关键在于拒绝思维惰性,主动与时代共振,以积极进取的姿态提升自我。在机器的效率之外,人性的温度、洞察的深度与创新的锐度,才是我们永恒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