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8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4版:专版

记者变形记

体验带货主播的一天 能打几分?

能打几分?

□记者 廖怡晴 严昭睿 程方雯 文/摄

赤松镇北山口村是一个单年佛手产业电商渠道销售额突破8500万元的神奇村庄。

是什么让一个村庄几乎全民触“播”?村民们又是如何将田里的佛手变成“网红金果”?

近日,记者来到北山口村,亲身尝试如何“玩转”佛手直播。

一颗优选果 直播硬底气

“吴总您好,我是今天的实习主播。”在一心斋苗木公司,记者见到了正准备前往佛手种植基地选果的公司总经理吴康。他热情地邀请:“来得正好,我们一起去基地看看吧!”

驱车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5分钟后便抵达了北山口佛手青果种植基地。数千株佛手树梯次铺展,墨绿叶片间垂着纺锤状的青果。精心打理的果园,是北山口村佛手产业腾飞的根基。

“成熟度不错,果形饱满。”吴康熟练地挑选着果实,几秒便能剪下一颗青果:“要挑果形圆润、色泽均匀的,这样的品质最好。”佛手青果是中药材的重要原料,也因其观赏期长、适合水培,成为森和农业夏季直播带货的主打产品。记者也拿起剪刀,学着他的动作,加入选果的行列。“好果子才有好销路,这是我们全村人的共识。”吴康强调,每一颗送到镜头前的果子都代表着北山口。也因此,北山口村民们对佛手品质的追求近乎苛刻,村里建设了现代化佛手种植示范基地,同时,使用“5G+”智慧农业系统实现佛手种植、灌溉等全周期的精细化、高效化、绿色化管理,不断提升佛手品质。

知识储备丰 主播硬武器

中午11时许,满载三大筐佛手,记者回到一心斋苗木公司,开始上岗前的“魔鬼训练”。

主播叶婷正仔细挑选待播的佛手青果,她边检查着果实品相,边向记者解释:“要确保表皮光滑、色泽鲜亮、无瑕疵的,这样才能经得起镜头放大和顾客挑剔的眼光。”与此同时,技术团队正忙着调试补光灯和摄像头,确保每一颗佛手都能在镜头前呈现出最佳的色泽和质感。记者也参与其中,学习如何摆放道具、调整机位角度,并提前熟悉直播话术。

“有相机直播、手机直播,你想体验哪一种?”出于对自己的新手保护,记者选择了较为简单的手机直播。

“来,先试试用更生活化的语言介绍产品。”吴康向记者讲解要点,“不能照本宣科,要学会和观众互动,比如问问大家平时喜不喜欢用佛手泡茶。”

记者尝试模仿,却总带着“播音腔”:“大家看,这个果子表皮光滑,颜色翠绿……”“停!语速太快了,要给观众反应时间。”刚说到一半,吴康打断了记者,“记住,直播不是念稿子,要像朋友聊天一样自然。”

互动环节模拟最是紧张。“有人问佛手怎么吃?嗯,这个……”记者支吾着答不上来,助播赶紧递上“台词本”。经过一小时密集“特训”,记者深刻体会到,当好一个佛手主播,光有热情不够,必须对佛手的生长习性、药用价值、食用方法乃至文化寓意都了如指掌。在北山口村,主播们个个都是“佛手通”,丰富的知识储备是他们面对镜头侃侃而谈、应对各种提问游刃有余的核心武器。

当镜头再次亮起时,记者终于能流畅地介绍:“这款佛手青果,泡水喝清香解腻,还能做药膳……”虽然仍略显生涩,但已初具主播范儿。

“点击‘开始直播’,我们的直播就正式开始了。等会儿你就试试独立上播,和粉丝互动互动,感受下主播的工作。”据吴康介绍,中午12点多是流量最好的直播黄金时段。

镜头前交战 首单成交记

中午12:00,手机镜头对准成堆的青佛手,直播正式开始。

记者深吸一口气,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几乎是机械地挤出练习了无数遍的开场白:“大家好,我是今天临时主播小程,第一次出镜,大家多多包涵……”

“我们今天主推的是北山口特产——佛手青果!”镜头前,记者热情介绍,将一颗翠绿的佛手青果举到镜头前,“这款佛手青果前不久还出现在热播电视剧《藏海传》,很多观众都在问在哪里能买到同款呢。”

记者在直播后台看到,实时数据不断刷新,在线人数悄然增加,点赞的小红心开始跳动,直播间弹幕区滚动着“求链接”“电视剧同款”等留言。实时的反馈像一剂强心针,让记者的神经稍微松弛下来,语速平稳了,笑容也更自然了。

“后台有粉丝宝宝问佛手青果可以水培多久?”记者笑着解答,“如果养护得当,大半年完全没问题!等到金秋时节,甚至可以看到它慢慢变黄的整个过程,这也是我们佛手青果的种植乐趣所在。”

介绍起购买方式,记者已明显自信许多:“我们的玩法很简单:每展示一种果型,只要有人喜欢,我们都会现场称重定价。刚开播,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开播福利。这款154元的佛手青果,今天首单福利价只要138元!”话音刚落,弹幕区就刷出用户“天天开心”的抢购信息。记者立即互动:“‘天天开心’姐姐别急着退出哦,等下需要截图登记,我们的客服会全程跟进,包括在运输过程中有任何问题我们都可以7天无理由退换,您完全可以放心。”

“3、2、1,截图!”记者的首单成交。

果园焕新机 “村播”添活力

“今天我们的直播就结束了,非常开心和大家在直播间里相遇,我们有机会再见。”临下播前,粉丝们的一条条“新人主播再见”让记者突然有点不舍。

场助切断了直播信号。一直“炙烤”着记者的主补光灯“啪”地熄灭。喉咙无比干涩,记者抓起手边一瓶水,一口气灌下去大半瓶。“嘿,第一次播,不错了!” 吴康用力拍了拍记者的肩膀。记者的指尖似乎还残留着青佛手那冰凉粗糙的触感,鼻腔里萦绕着挥之不去的清冽香气。回想演练时的手忙脚乱、直播中的惊心动魄和最终成交的小小成就感,短短几小时浓缩了直播带货的酸甜苦辣。走出直播间,回头望去,“90后”村播方雅欣还在大棚里的镜头前,柔和的灯光打在她身上,她正拿着一枝含苞待放的佛手花。声音透过门缝隐隐传来,热情而悠远,与刚才记者经历的那个信息爆炸、分秒必争的直播间,仿佛是两个世界。吴康告诉记者,直播间高峰时一天能吸引1万余人观看,销售单量在300-400单,最多一天销售了700多单。像一心斋苗木公司这样的直播间在村里很常见。在北山口村活跃着上百名本土主播,上至经验丰富的农人,下至返乡创业的青年,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涉足直播电商。村委会定期组织培训,请专业团队传授直播技巧、平台规则和运营知识。“全民皆播”的氛围和强大的供应链支持,让北山口村完成了从传统种植村到赫赫有名的“中国佛手之乡”的华丽转身。2024年,北山口村佛手产业产值1.6亿元,村集体收入增长至317万元。

记者手记

在北山口村的几个小时,让我真正明白“金佛手”响亮名声的背后,从来不是简单的吆喝。小小的手机屏幕之后,飞速滚动的弹幕之间,我深深感受到一个村庄如何用智慧和勤奋,借力数字经济的浪潮,谱写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