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7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2版:要闻

我区一人事迹入选省级“百个村社妇联好主席故事”

本报讯(记者 严昭睿)日前,省妇联公布全省“百个村社妇联好主席故事”名单,我区赤松镇虎岩村妇联主席余妙君的事迹成功入选。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每当夜幕降临,虎岩村文化礼堂总会响起熟悉的旋律。由村民自编自演的《十送红军》《绣红旗》等红色节目,不仅屡获好评,更展现了新时代乡村的文化活力。

2018年的那场“村晚”,至今仍是虎岩村村民津津乐道的话题。余妙君挨家挨户动员,从80多岁的耄耋老人到稚气未脱的孩童,都成了舞台上的主角。“那会儿我们白天干活,晚上排练,虽然累但特别开心。”村民钱娇仙回忆道。这场别开生面的“村晚”,让全村人第一次感受到了文化凝聚的力量。

此后七年间,余妙君带领村民组织了6届村晚、百余场文艺活动。“婆媳同台”演绎家庭和睦,“邻里合唱”唱响和谐乐章,这些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让虎岩村不仅“富口袋”更“富脑袋”。如今,文化礼堂已成为村民最爱去的地方,文艺活动也成为增进邻里感情的“黏合剂”。

“文化活动就像一根红线,把村民的心紧紧系在一起。”余妙君说。在她看来,乡村振兴不仅要发展产业,更要培育文明乡风,让村民既“住上好房子”,更“过上好日子”。

“妙君就是一个‘人才库’!”老搭档黄如珍说。今年四月,2025年第八届虎岩樱桃浪漫开摘仪式暨虎岩首届共富市集在虎岩村如期举行。活动背后藏着余妙君的巧思——在她心里,村里的大小事从来不是“完成任务”,而是要让每个村民都找到自己的位置。

“要办采摘仪式,得找会舞龙的青壮年!”“开幕式缺本土节目,得有能唱能跳的乡亲!”每当村里有活动,余妙君总能像变魔术般凑齐所有需要的人。在2023年的樱桃节,她更是组织起六七百人的村民方阵队。十几个方阵里,有拿着农具的百姓队、跳着乡土舞蹈的妇女们,还有展示做面酱、纳鞋底等老手艺的非遗传承人。“一个外援都没有,全是村里人!”说起这事,余妙君也满脸自豪。为了这场活动,她带着团队提前三个月策划筹备,连在外定居的乡亲都被她的热情感动,纷纷返乡捧场。截至目前,虎岩村已举办8届樱桃节,让“小樱桃”成为了村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此外,说起余妙君,“美丽大姐”队伍同样是绕不开的话题。2024年为推进“千万工程”,这位风风火火的村妇联主席牵头组建了“樱桃红巾帼志愿服务队”,短短几天就吸引了80多位妇女加入,用妇女热忱撬动全村参与。村民群里的报名接龙越接越长,送清凉活动一办就是三十多期。正午烈日下,姐妹们端着自家熬的绿豆汤、捧着刚摘的樱桃,给工地工人送去清凉。这份由她点燃的热情,悄然改变了村庄的氛围。

“土地入股见效慢,乡亲们有顾虑很正常。” 面对项目推进中的难题,余妙君和村两委组成工作组,每天上门做村民思想工作,深入宣传阐释“千万工程”的深远意义和共富带建设将会带来的实实在在好处。巾帼宣传队员们也将学习到政策的理解吃透再去做家人工作。渐渐地,丈夫被妻子说服了,邻居被姐妹影响了。

“政策处理不是简单的‘签字画押’,我们要消除他们的顾虑,让他们看到项目的前景和希望。”在虎岩村项目推进的关键期,余妙君走遍了村里的每一条田埂、敲开了上百户村民的家门,用实干与真诚,架起了项目推进的“连心桥”,也让虎岩村村民从“要我配合”变成了“我要支持”。

余妙君的好,早已深深印在虎岩村村民的心里,大家提起她,总有说不完的话。“每次有什么困难,我就联系妙君,她总是第一时间帮忙解决。”92岁的余孝达竖起大拇指,笑呵呵地说。这位与余妙君相识多年的老人,几乎每天都会和她聊天,分享生活点滴。

“妙君好啊,经常来看我们,和亲闺女一样。”94岁的曹宝兰说道。在虎岩村,像余孝达、曹宝兰这样得到余妙君贴心关照的老人还有很多。

对村民项素春来说,余妙君则是关键时刻的“及时雨”。“真的很感谢妙君!要不是她,家里那些樱桃怕是要烂在地里了。”项素春至今记得,家里人手不够,是余妙君帮忙一起采摘樱桃,还通过电商平台拓宽销路。

“我参与表演的打花棍节目,还登上过咱们村的‘村晚’舞台呢!” 项素春说,在余妙君的帮助下,她不仅卖掉了樱桃,更找到了精神上的归属。

文化礼堂的歌声更亮了,共富市集的烟火更旺了,村民的笑脸更多了……“生活在虎岩真的很幸福!”项素春的感慨,道出了虎岩村村民共同的心声。余妙君“富口袋”更“富脑袋”、邻里和谐的美好愿景也正变成虎岩村的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