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7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4版:蹲点现场观察

旭瑞智谷:打造智能家具未来工厂

扫码查看 更多精彩

□记者 徐盼 廖怡晴/文 陈怡滢/摄

编者按: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后陈经验”提出20周年。金东大地上,山水蝶变绘就生态答卷,基层治理激荡创新活力,“三大突破”奏响铿锵足音,民生福祉持续提质增进,正书写着“打造增长极、建设新中心”的生动篇章。

为全方位呈现金东之变,解码“基层第一、发展第一、实干第一”的生动实践,区融媒体中心推出“蹲点·现场观察”系列报道,聚焦“三大突破”、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多路记者深入项目现场、工厂车间、村社巷陌等基层一线,观察发展现状,聆听基层声音,探索实践路径,深度捕捉这片土地的时代脉动与澎湃活力。

重大项目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炎炎夏日,新区重点项目建设步伐不减,塔吊挥臂间,工人们汗透工装抢抓进度,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正拔节生长着发展新势能。

7月29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金华科技城北侧的旭瑞智谷年产90万套全屋定制智能化家具生产基地项目现场,只见主体建筑已全部完成,工人们正在进行最后的路面铺设、装饰装修等工作。一个现代大气、配套完善的智慧工厂,正在金漪湖畔扬帆起航。

全力建设:14个月建成投产彰显金东速度

“厂房建设基本完成,产线全部布设到位,就等正式投产;东侧配套用房和宿舍楼收尾冲刺,8月底就能竣工验收。”项目负责人马友清话语里满是振奋。

从2024年6月开工到即将投产,仅用14个月,旭瑞智谷年产90万套全屋定制智能化家具生产基地项目便完成了从一片空地到智能制造园区的蜕变。这个总用地100亩、总建筑面积超20万平方米的区级“招大引强”重点项目,用“金东速度”书写了产业落地的新纪录。

速度的背后,离不开金东优质的营商环境。“从项目报批到施工建设,各部门全程‘靠前跑’。”马友清记得,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证件快速办理,职能部门主动上门对接需求,遇到管网衔接、材料运输等问题时,往往当天就能解决。“不用企业追着流程跑,反而是工作人员‘带着服务来’,让我们能一门心思扑在建设上。”

而企业自身的硬核执行力,也让项目建设有了坚实保障。作为旭瑞旗下建筑板块旭瑞绿建全程实施的项目,从设计之初就锚定高效建设,采用“永临结合”模式,楼体施工与市政道路、管网铺设同步推进,避免二次返工;提前备足建材,根据施工节点倒排工期,工人轮班作业,把“时间抢在白天,进度赶在夜间”。在项目现场,这种高效规划随处可见:厂房东西两侧的汽车盘道直接连通楼顶,方便大件材料运输;楼顶规划的485 个停车位,让空间利用率最大化。

14个月的从无到有,见证了金东与企业的双向奔赴。随着项目投产,这座智能化家具产业园将加速推动行业转型,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个性化、高品质的家居体验。

智能革命:打造数字化未来工厂

旭瑞智谷项目由浙江旭瑞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主要研发、生产、销售“低碳智能铝基系统门窗及智能家居产品”,目前已有4条生产线铺设并调试完成,即将正式投产。

不同于记忆里机器轰鸣、工人穿梭的生产场景,透过玻璃幕墙望去,只见各类大型智能设备静置车间,几名工作人员正在操作机器,加工参数、实时进度等生产数据随即同步传输到显示屏,一目了然。

这是一场智能革命。在这里“标准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不是口号,而是看得见的流程。所有原料进厂后都将拥有专属二维码“身份证”,所有设备接入ERP管理系统,全程可追溯,确保精准无误。

长长的生产流水线上,大型智能设备格外显眼。“这条智能生产线配备了4台机械手,在系统操作下可以完成铝材的切割、钻铣、打孔等功能,日产能可达300平方米,而边上这条智能生产线可以实现钻孔、切割、铣削等工序的并行处理,效率更高,日产能可实现500平方米。”公司总经理洪全仁笑着说,过去是“人围着设备干活”,现在是“人操作设备干活”。为了实现企业智能化生产,公司注重科技研发,技术团队员工占比高达20%,目前已取得20余项专利技术,并与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建立紧密校企合作,招聘机械电子、材料工程、AI等专业的本科及硕士研究生。

在车间,我们见到了两名刚入职的大学生。他们来自中国计量大学现代与科技学院,6月份参加金漪湖大型招聘会入职企业。

“这一个多月,我们都在智能化产线上测试,学习基础数据和各个设备的参数以及使用方法。”金远阳熟练地向记者演示操作:在生产监控系统找到料单号,任务转移、确认、排产、启动设备……动作一气呵成,“切割好以后,材料的序号、状态、型材编号、长度都会显示在电脑上。”

林鑫洋告诉记者,通过实际操作,他们对原材料和设备使用有了一定了解,后续将进入技术部门参与产品研发。“这份工作和我们的专业对口,发展前景好,我们挺满意的,充满干劲。”

“我们目前已签约3个项目,有2个项目正在洽谈,订单总量超过11万平方米,4条生产线已经全部调试完毕,万事俱备,8月15日首批原材料到位就可以正式投产了。”洪全仁语气中充满期待。

未来工厂蓝图,在高效运转的机器声与年轻工程师的专注身影中,一步步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科技赋能:“一扇窗”的N种可能

如何让传统家具变得智能?在企业展厅,我们看到了“一扇窗”的N种可能。

“小探小探,打开窗户。”随着洪全仁的语音指令,窗户把手自行旋转起来,缓缓打开。

“来给你们看个更神奇的。”洪全仁说完点击按钮,眼前的一整面落地窗犹如机器人变身一般开始折叠,变成了一个开放式的阳台。“一键操作”便实现了落地窗与阳台的丝滑转换。

还有窗框本身被赋予了“呼吸”功能,集成的新风系统悄然运作,实现空调般的温度调节效果。响应升降指令、降雨时迅速自动闭合、燃气异味和浓烟出现时及时警报并开窗通风……在企业展厅里,每一扇看似普通的铝基系统门窗都充满“黑科技”,“一扇窗”的意义也早已超越了基础的通风采光和遮风挡雨,它承载着对“一个家”的智慧守护与品质生活的追求。

“未来的家,应该是一个会‘思考’的整体。”洪全仁向记者描述,“以后你的家可以自主设置‘离家模式’或‘回家模式’,我们的智能门窗能与其他品牌的家电联动,成为整个智能家居系统的组成部分,实现场景化的一键控制。”这也正是企业积极推广的“智能+节能”家居模式的核心,着眼于满足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集成化定制需求。

洪全仁表示,企业发展将分三步走,项目投产第一阶段实现30万平方米节能门窗生产,重点服务工程装修、现代化厂房及新型住宅项目;第二阶段将产能提升至80-90万平方米,扩大市场覆盖;第三阶段全面达产,年产能跃升至150万平方米,产品将深入个人高端家装定制市场,让智慧生活的舒适便捷触达更多家庭。

这扇智慧窗,也将进一步带动新区家具行业从传统制造向数字化、定制化转型,提升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

记者手记

这次蹲点采访,有两个场景让我们印象深刻。在企业生产车间,机械臂、机器人、智能生产线、大学生操作员……我们惊叹于生产设备的智能化和操作人员的高学历,这些都让我们对未来工厂有了更具象的认识。第二是在产品展示厅,企业生产的门窗可以实现多场景和功能应用,打破了我们对门窗的刻板印象。以前说企业是制造企业,现在都要改口为“智造”企业,技术革命发展之快超乎我们想象,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正在成为现实。激动人心的是,越来越多像“旭瑞节能科技”这样的智造企业正在新区这片土地上拔节生长,书写着产业发展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