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楼宇经济腾飞 基层治理双向赋能
□记者 鲁珂帆
在浙中总部中心明亮的党群活动室内,一场“数字经济云讲座”吸引着数十家企业代表专注聆听;午间时分的“充电站”里,年轻白领练字放松心神;夜幕下的“青年夜校”,烘焙、游泳、声乐、燃脂健身……让楼宇中的年轻人在学习中感受生活的美好。这些正是多湖街道以党建“红色引擎”驱动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组织根系深扎
铸就楼宇“红色根脉”
近年来,多湖街道以“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中心联合党委—楼宇企业党组织”四级架构为核心,织密组织网络,建立42个楼宇党支部,实现党员100%纳管。“一楼一管家一栋长”制度与“1+6”党建指导员模式,确保组织触角直达末梢。同时,依托浙中总部中心联合党委提供近百平的专门议事、活动阵地,开放4000余平方米的工人文化宫,作为中心党群共享活动阵地,开展“党建领航”“社企共建”等系列活动,全年开展政策宣讲50余次,推动企业文化与党建、清廉文化同频共振。实施“头雁工程”,通过“党员+人才”双培养机制,开展“云系列”活动50余场,覆盖8000人次,激活人才“红色动能”。
作为金东楼宇经济的核心承载地,多湖街道以改革为笔、实干为墨,以“组织覆盖全链条、治理升级全周期、服务重构全场景”为路径,探索出楼宇党建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的“多湖解法”,创新打造“红动‘心’潮·跟党创业”品牌,让党旗在楼宇经济高地高高飘扬。
搭建治理平台
打造“垂直社区”
在金都美地社区,电动车乱停乱放是老大难问题,为此社区通过召开居民议事会精准摸排需求,因地制宜增设多个充电棚和充电插头,并组织“党员+社工+志愿者”队伍协力清移架空层电动车,成立8支自治小组常态化参与架空层治理和维护,保障社区消防安全。“以前架空层挤满电动车,进进出出提心吊胆,现在楼下就有充电棚,安全又方便。”居民王女士感慨。
这一生动实践正是多湖街道以“组织引领”带动“楼宇共治”,凝聚多元力量推动解决公共议题,探索楼宇共驻共建共享模式的缩影。街道通过组建总部楼宇党建专项小组,联动发改、经信等上级部门,通过跨部门数据共享和系统比对,精准识别异常经营主体;依托“中心党委吹哨、各方报到”机制建立每周楼事联席会,不断优化“51530”极速响应机制(5分钟响应、15分钟到场、30分钟定方案);同时配强“1+3+N”网格力量常态化“扫楼”,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员入楼入企作用,全年常态化开展企业安全隐患滚动排查,有力筑牢安全基础,全面探索出多元力量共驻共建共享的楼宇善治新路径。
迭代服务矩阵
赋能楼宇经济
近日,浙中总部中心3-4号楼连廊下人头攒动,政策咨询、飘香美食、爱心助农等摊位琳琅满目,这是万江社区联合近40家爱心企业开展的“志”在万江,总有好“市”——楼宇公益集市志愿活动,该活动不仅进一步激发商圈经济活力,更有助于构建优质营商环境,促进企业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
近年来,多湖街道聚焦楼宇发展,创新践行“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事务共商、人才共育、发展共促”理念,织密“立体化”政企联动网,“楼宇管家+部门专员+企业联络员”三级联动协同市场监管等力量,提供“一站式”审批、物管、法务服务。同时,街道还创新“滴灌式”惠企服务,精准施策“18条”破解中心白领“吃饭难、休息难、活动难”,全覆盖建设“红色驿站”“夜八点驿站”等暖心服务综合体,推行驿站“十个一标配”,让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也能感受社区温暖。
在万江社区,“青年夜校”通过“政企社”三方联动机制,整合20余家优质培训机构资源,建立“技能+兴趣”课程体系,满足青年“白天上班,晚上学艺”的需求。“午间充电站”项目则利用午间碎片化时间,链接志愿资源在商圈楼宇开展关怀送暖、健康理疗等活动40余场,帮助企业青年缓解工作压力,实现充电赋能,增强员工对楼宇的归属感,助力企业健康发展,推动楼宇经济可持续发展。
截至今年6月,多湖街道楼宇实际经营单位达1432家,较去年末增加22家,预计总销售额突破65亿元,其中8幢楼宇迈入“亿元俱乐部”,5幢楼宇税收超千万元,“四上企业”扩容至56家,较去年新增2家,这不仅是量的增长,更是质的跃升。多湖街道以“组织力”激活“生产力”,以“服务力”提升“竞争力”,持续为楼宇经济注入澎湃动能,为城市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