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成本管控
金东让“美丽校园”建设更精准
本报讯(记者 李玲添)在当前财政紧平衡形势下,区财政局深入贯彻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工作要求,以省财政厅《关于开展财政科学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为指导,聚焦教育民生领域精准发力。
近日,我区通过对“美丽校园”项目开展全流程成本预算绩效评价,创新构建“标准约束+动态核价”双控机制,形成覆盖6大工程类别、32项量化支出标准的核心成果,探索出“小切口改革引领大效能提升”的财政科学管理新路径,为破解预算制粗放、支出结构固化难题提供了实践范例。
为切实拧紧预算“水龙头”,我区采用“专业评审+专家指导”联动模式,由区财政局牵头,联合区教体局、会计师事务所及多位建筑造价领域资深专家组成专项工作组。该工作组聚焦教学楼、运动场等设施的6大维修改造领域,通过穿透式成本核验,节省支出成本约10%,每年可节约200万元。
“本次评价的最大突破在于将抽象政策转化为可操作的刚性标准。”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强化安全底线类标准方面,明确了防水材料价格不低于30元每平方米,校园防护栏加固单价不低于100元每延米,确保每一分钱都优先保障师生安全。在明确功能优化类参数上,规定运动场塑胶厚度严格控制在8毫米±0.5毫米误差区间,教室照明强度不低于300勒克斯,杜绝“面子工程”。同时,“美丽校园”建设实施负面清单管控,严禁使用进口设备(无国产替代方案情形除外)、豪华装饰材料等非必需支出,从源头堵塞浪费漏洞。
评价成果深度融入财政改革脉络,重点强化了三大支撑:其一,健全支出标准体系,将32项成本参数纳入《金东区教育基建支出标准手册》。其二,硬化预算刚性约束,推行“五不批”原则,即超支出标准不批、绩效目标空泛不批、重复建设项目不批、配套资金未到位不批、未入库项目不批。其三,优化分级保障机制,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资源,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据悉,该模式将在文化、卫生领域全面推广,为全省破解预算绩效“两张皮”难题提供鲜活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