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项案例入选今年省级最佳制度创新案例
自贸区金义片区推进首创性集成式探索
本报讯(金华传媒中心记者 陈浩洋)今年以来,浙江自贸区金义片区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开展片区提能升级行动,推进首创性、集成式探索,更好助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市。在8月12日出炉的2025年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一批省级最佳制度创新案例中,金义片区共有8项案例入选。
首创性、集成式探索,是自贸区战略提升的关键。去年,金义片区在全省片区率先出台《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金义片区鼓励改革创新实施办法》,对取得实际成效的创新案例成果、课题研究成果以及重点改革创新成果,安排专项创新资金支持激励。今年,围绕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金义片区立足特色和优势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形成一批叫得响、可复制、具有辨识度的创新成果。此次入选案例涉及贸易新业态管理模式创新、金融财税领域改革创新、高效便利的要素跨境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有效激发提升自贸区发展内生动能。
在贸易新业态管理模式创新上,金义片区有2项案例脱颖而出,分别是创新以综保区为关键节点的新型易货贸易模式、创新“国际公路运输+跨境电商”模式。当前,部分国家有旺盛的消费需求、明确的进口意愿,却因外汇和支付等原因导致传统贸易渠道受阻。对此,金义片区探索构建以金义综保区为核心节点,以“人民币计价、人民币结算、在金义片区结算”为基础的新型易货贸易模式,有效破解跨境结算难题,帮助企业拓展新市场。针对跨境电商国际陆路运输通关效率与时效性不强、合规成本高、安全可靠性不足等问题,“国际公路运输+跨境电商”模式实现“一次申报、一证到底、一车直达”,开辟兼顾时效性、经济性与安全性的“门到门”物流运输新通道。
在金融财税领域改革创新上,金义片区创新开展国际集装箱货物多式联运“一单制”保险,成功开发《国际多式联运集装箱货物运输保险条款》,突破以运输工具为风险单位投保限制,为企业推出多式联运“一单制”集装箱货物运输保险方案,实现物流运输全链条信息共享。外贸企业按保险方案投保后可享受“一次保险、全程责任”,告别繁琐的分段投保流程,助力降本增效。上半年,金义片区共为浙江中欧班列(义新欧)承保“一单制”保险100单,提供1.5亿元风险保障,规模居全国前列。
在高效便利的要素跨境流动体制机制改革上,金义片区共有5项案例入选。
其中,为破解多式联运中间环节多、货物倒运仓储费用高、通关不畅等问题,金义片区探索长三角首发铁公联运“一单到底”新模式,实现“一次承运、一单贯通、一站集成”,帮助企业压缩运输和通关时间、降低全程物流成本。例如,“义乌—喀什—塔什干”铁公联运班列,全程时效较传统全铁路运输提升20%,“义乌—喀什”铁路段运费下浮45%。
金义片区出口危险化学品及危险货物包装“批次检验”改革,有效破解检验效率低、企业成本高、资源浪费和通关速度慢等痛点。数据显示,在“批次检验”模式下,海关申报、放行、出证等检验流程最快可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对符合要求的危化品,企业需提交的材料减少约50%,有效提高企业仓库利用率约40%,运输成本降低约15%。
金义片区深入开展外国人来华投资兴业集成改革,创新外国人才综合评价体系、强化创业支持等,不断提升涉外政策精准度与匹配度,持续优化涉外投资创业生态。例如,创设外籍技能人才评价标准,为跨境贸易企业吸引人岗匹配的优质外国人才提供政策支持和合规路径;通过部门联动、资源整合,为外籍人才构建涵盖硬件配套、政策申报、创业指导、资源对接的一站式创业服务体系;以部门数据共享、业务流程再造,实现外国人政务服务事项并联审批、就近能办,享受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便利化。
此外,由省级部门报送、金义片区参与的两项创新案例——探索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创新出入境服务机制助力自贸试验区入境游发展,也入选省级最佳制度创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