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6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3版:专版

文章导航

烈日下的交警

用汗水换来道路“清凉”秩序

□记者 龚睿 胡赣昌 陈倩 文/摄

宽阔的十字路口没有任何遮阳处,身着制服、佩戴全套装备的交警,头顶烈日,不时地走到路口的各个方向,对过往车辆疏导……

上午8时30分,记者抵达多湖街道东市南街光南路口,“换岗”体验交警执勤。此处紧邻万达广场商圈,周边有众多写字楼,楼宇经济繁荣。这里也是金东通往江南、江北的主要通道之一,早晚高峰时段车流与人流量很大。

在路口,记者见到了今天的“师父”——金华交管支队直属二大队直属中队民警于涵。她说,他们每天7时30分准时到岗,指挥交通并劝导违法行为。炎炎夏日,制服常是湿了又干,干了再湿。

“掌心需与地面平行,胳膊抬至这一角度才能确保司机看清……”见到记者后,于警官讲解了指挥手势的要领。看似简单的指挥,藏着不少细节。每个手势、每声哨响,都是为了让这条路更顺畅、更安全。随后她又进行实地演示,快步走到路口中央,熟练地打着手势,引导车辆迅速通过。

不一会儿,蓝色执勤服后背已渗出明显水痕。

经过简短的“突击”培训,记者正式跟随于警官“上岗”。可刚抬起胳膊,却显得僵硬如提线木偶,要么掌心角度不对,要么转身迟缓,颇为吃力。

路口车流、人流密集,时有行人、非机动车冒险穿行,稍有不慎便可能发生意外。站在路口,往来车辆给记者带来阵阵紧张感……面对不断通过的车流与人流,每一个手势、每一次口令都必须规范而精准,这不仅考验体能,更是对心理和反应速度的挑战。

上午9时30分,气温逐渐攀升,室外温度已达38摄氏度,地面温度则更高。10时过后,车辆略有减少,但头顶的太阳愈发热烈。

此时,于警官来到路口,发现部分电动车驾驶员未戴头盔,记者紧随其后,见于涵上前提醒。“师傅,请戴上头盔!”一辆电动车摇摇晃晃驶来,一位骑车大姐将头盔挂在车把上,于警官立即上前提醒。大姐略显尴尬,赶忙戴上头盔,“天太热了,想着骑快点就到,忘了戴。”

“再热也得戴,安全第一。”于警官耐心劝导,“你看我们站在太阳下也热,但这些装备一样不能少。”

记者也加入劝导行列。每当有车辆驶来,记者便打起精神,紧盯人群,遇到未戴头盔的,便模仿于警官进行劝导。令人欣慰的是,每名被劝导的驾驶员都能及时改正。

在体验过程中,现场还发生了暖心一幕。一辆出租车因驾驶判断失误撞上道路右侧安全岛,熄火在道路中间。于警官见状,一边联系同事前来处理,一边快步走到车辆旁,询问司机情况,并疏导其他车辆迅速驶离路口,避免堵塞。

为防止车辆拥堵,到达现场的交警、司机及记者尝试将车辆推离路口,但未成功。一名行人与外卖小哥见状,毫不犹豫加入推车队伍。于警官则在一旁引导车辆绕行,开辟安全距离。尽管最终因力量有限只能等待救援车辆,但现场的情景仍令人动容。

这些在高温下坚守的身影,支撑起了城市的顺畅与安宁。

记 者 手 记

站在路口烈日下,热辣滚烫是我今天“换岗”体验交警执勤最直观的感受。

于警官的指挥手势标准得像教科书,可当我试着抬起胳膊,才发现每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都藏着讲究。高温里,地面热浪灼人,来往车辆的尾气混着暑气扑面而来。但比烈日更灼人的,是他们的坚守。一个个瞬间里,高温下的汗水里浸透着城市的温情。

脱下执勤装备时,我的手臂早已酸胀。而交警们用湿透又晒干的制服、重复千万次的手势,在车流中撑起了最坚实的安全屏障。这个夏天,烈日晒黑了他们的皮肤,却晒不褪那份守护的执着——原来城市的顺畅与安宁,从来都不是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