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冠”背后的足球梦
金东一所乡镇小学的绿茵传奇
本报讯(记者 鲁珂帆)近日,在2025“汇丰·希望杯”浙江省小学生校园足球邀请赛的决赛中,金东区孝顺镇中心小学足球队再创辉煌——男足以5:2战胜永康晨锋足球俱乐部队,女足也以3:1击败对手,双双成功卫冕男子、女子甲组冠军,实现“双冠”。这一成绩不仅延续了该校在省级赛事中的强劲势头,也彰显了金东校园足球的深厚底蕴。
本次校园足球邀请赛由区教体局和区体育总会主办、区足球协会承办,是浙江省内影响力较广泛的校园足球赛事之一,已经连续举办了11年,参赛规模创历史新高,吸引了全省100多支队伍踊跃参与,竞争异常激烈。作为我区足协倾力打造的品牌赛事,“汇丰·希望杯”已成为推动浙江青少年足球发展的重要赛事平台。
记者来到孝顺镇中心小学,刚拿下冠军的校足球队小队员们仍在烈日下积极训练。面对采访,队员俞涵彬和夏允诺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我们认为赢球最关键的是始终保持信心,不管领先还是落后,我们都要有赢的信念。”话语中透露着超越年龄的坚定。谈到未来是否会继续走足球这条路时,他们毫不迟疑地回答:“我觉得足球会成为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希望通过不断地刻苦训练,能够在足球这条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队员们的成长,离不开专业教练的悉心指导。孝顺镇中心小学足球队的教练彭宇曾经参加过中超、中甲、中乙等多级联赛,凭借丰富的比赛经验和对足球的热爱,带领孝顺镇中心小学找到了新方向。“这次比赛是对我们球队暑期两个月训练成效的一次检验。”彭宇表示,“能够拿到这两个冠军,充分证明了我们训练计划的有效性,也是我们球队的阶段性成果。”在他看来,球队建立了系统化的训练体系。“日常上学期间,球队每天放学后都有一小时的训练时间,暑期则组织集中集训,强化技战术和体能。与此同时,我们始终坚持‘要把书读好,才能把球踢下去’的理念,不仅关注技能提升,更注重文化学习,真正把足球教育提升到‘体教融合’的新高度。”彭宇说道。正是这种科学训练与全面教育相结合的模式,让孩子们在技术上日益精进,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自2012年建队以来,孝顺镇中心小学足球队取得了诸多荣誉,曾先后夺得首届浙江省青少年足球联赛U9组、金华市足球联赛、金东区足球联赛等27个比赛的冠军。目前校队共有成员50人以及5名外聘的专业教练,组建了男子甲组、乙组,女子甲组、乙组,以及一、二年级男、女组共六支梯队,形成了系统、连贯的培养架构,且每个梯队都配备专业教练。更难得的是,学校创新性地结合校内外资源,带着小球员们去中超球队集训,让乡镇小学的孩子也能接触到顶尖的足球训练环境。“我们学校足球方面的基础设施不足,条件不佳,但是并不影响我们办好校园足球、踢好比赛的决心。”孝顺镇中心小学党支部副书记、校长朱昶昶坦言,“相反,这种条件上的局限反而激发了师生的拼搏精神,使孝顺镇中心小学能够蝉联冠军。”其他教练对孝顺镇中心小学足球队最多的评价是:“用技术踢球的球队不多,孝顺镇中心小学恰恰是这一类型球队的标杆。”
创办于1906年的孝顺镇中心小学,作为首批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早已将足球融入办学基因,确立了“阳光足球,以球育人”的教学理念。漫步在孝顺镇中心小学的校园里,足球文化无处不在。从校门口的足球雕刻,到文化长廊内的球星塑像,再到对标职业俱乐部设计的“球立方”更衣室,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着这所学校对足球的热爱。每个学期举办的足球联赛保证每个孩子都有上场机会,而“一学期一足球节”“我爱足球手抄报”等特色活动,则让足球以更多元的方式融入孩子们的校园生活。
在这片热土上,足球与学业并非对立的选择题,“读好书、踢好球、做好人”已成为每个孝顺镇中心小学孩子共同的成长目标。学校不仅为孩子们铺就校园足球的发展路径,还积极打通职业球队的培养通道,将优秀的足球苗子输送至职业梯队。
在孝顺镇中心小学的绿茵梦想照进现实的同时,金东的校园足球也正呈现出体系化、生态化发展态势。除“汇丰·希望杯”浙江省小学生校园足球邀请赛外,还有每年10月底至11月初由区教体局主办的金东区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表现优异的学校可以参加金华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通过青少年赛事推动、教体深度融合、人才输送机制等多措并举,金东构建起了校园足球发展的良性生态。“今年,金东还有3名队员将代表浙江参加港珠澳全运会,这些都是我们十多年来自己培养的孩子。”区足球协会秘书长周晓伟补充道。从一所乡镇小学勇夺“双冠”,到区域足球发展生态的持续繁荣,相信未来金东会有更多“读好书、踢好球、做好人”的孩子从区域联赛走向全国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