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5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3版:消费

“虾兵蟹将” 鲜上餐桌 金东市民尝鲜正当时

□记者 金佳衡 滕绪

8月以来,东海、黄海部分海域依据年度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正式开启“小开渔”作业。此次“小开渔”严格遵循伏季休渔后资源恢复节奏,在保障渔业可持续发展同时,有序释放应季海产捕捞产能,为市场输送新鲜海货的“第一梯队”。

伴随“小开渔”进程推进,各类鲜活海产,如肥美的梭子蟹、鲜嫩的小黄鱼等批量涌入市场,充足的货源直接带动海鲜价格出现明显回落。近日,记者实地走访了我区多家海鲜批发市场及大型商超后发现,以往因产量有限而“高不可攀”的鲜活海产,如今纷纷以更亲民的价格亮相,不少品类单价较开渔前甚至能下降20%-30%。实惠的价格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选购,无论是家庭采购日常食材,还是筹备亲友聚餐,海鲜都成为热门选择,市场内呈现出“购销两旺”的热闹景象。

批发市场直击——人头攒动 “鲜”气四溢

清晨5时许,金华农产品批发市场水海产交易新区内已一片繁忙,人头攒动间满是交易的活力。一辆辆冷链货车依次驶入交易区,车门开启的瞬间,白色冰雾裹挟着清新的海洋气息扑面而来,刚捕捞上岸的鲜活海产随即亮相——张钳挣扎的梭子蟹、体表泛着银光的带鱼、色泽金黄的小黄鱼……每一类海产几乎都保持着刚离水的新鲜状态,空气中满是“海味鲜气”。截至早晨8时,当天到货的新鲜水产基本已被批发商、餐饮采购商及早起的散客抢购一空。这幕“鲜味竞速”,自“小开渔”以来,每天都在这里真实上演。

“曹群辉水产”摊位前,摊主曹鹏飞忙得汗流浃背,他一边快速为顾客挑选梭子蟹,一边向记者介绍起今天的货品情况:“目前摊位上主要是售卖梭子蟹,它们主要产自舟山、温岭海域,都是品质上乘的当季鲜货。”他随手拿起一只梭子蟹展示,“你看这蟹脐鼓得饱满,用拇指轻轻一按蟹壳,就能感觉到里面的蟹肉有多厚实。现在‘大公蟹’售价50元/斤,‘中公蟹’45元/斤,不仅比上周便宜了不少,对比往年同期70元/斤的价格,性价比更高。”曹鹏飞说,除梭子蟹外,面包蟹、长脚蟹等品类价格目前也呈现同步大幅下调的趋势,“今年面包蟹售价约在45-50元/斤,去年这个时候至少要75元/斤以上。长脚蟹也从之前的135元/斤下降到了90元/斤左右,整体价格明显低于往年。”曹鹏飞介绍道,每年开渔后都是梭子蟹的集中上市期,梭子蟹供应量增加会带动同类海产品价格下行,而今年受整体产能提升影响,各类海产品均价均低于往年水平。

沿着交易区向内走访,“李哥水产”摊位的摊主李斌忙着为顾客包装挑选好的梭子蟹。据了解,“李哥水产”主打精品水产,对货品品质把控更为严格。李斌向记者透露:“今年梭子蟹整体品质优于往年,目前摊位上售卖的梭子蟹单只克重普遍超过300克,比去年同批次货品重了近50克。”据了解,当前市场上售卖的大闸蟹多为“六月黄”(未成熟的早熟蟹),真正的成品大闸蟹需从本月起才会陆续批量上市。除蟹类外,明虾等常见水产价格也迎来“跳水”,明虾单价已从开渔前的20-30元/斤,降至当前的15-17元/斤,亲民价格进一步带动了销量。

家住东华家园、经营面馆的池阿姨一次性挑选了3斤“大公蟹”。“这周梭子蟹价格又降了,省下的钱还能再买一斤明虾,刚好给店里的海鲜面添些新鲜食材。”池阿姨说,海鲜面是自家面馆的热销单品,每年开渔季她都会加大海鲜采购量,“客人吃得新鲜、满意,我们自家人也能跟着解解馋,一举两得。”

市场周边的餐饮经营者也成了交易区的常客。开饭店的周阿姨告诉记者,她每隔两三天就会来市场补一次货,今天一次性采购了五六斤明虾。她一边核对货品数量,一边向记者称赞当下的海鲜行情:“今年明虾价格低、品质还好,既能让顾客吃到实惠的海鲜菜,又让我们店里的成本压力小了不少。”

针对市场价格差异问题,金华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人员也给出了解释:“即便是同一种海产,受产地海域环境、货品品质等级及到货时间早晚影响,价格也会存在明显差异,属于正常市场现象。”同时管理人员预测,随着东海的全面开渔,皮皮虾、红虾等更多品类海产将批量入市,届时海鲜整体价格有望进一步回落,市民将享受到更多的平价海鲜福利。

街头巷尾“海鲜热”——从菜场到商超 市民畅享“舌尖福利”

批发市场的消费热度,正快速向零售终端延伸,最终惠及市民餐桌。记者随后走访金东区多家大型商超与社区菜场发现,许多售卖海鲜的摊位前都围满了选购的市民,梭子蟹、明虾、小黄鱼、皮皮虾等当季海产成为绝对主角,摊位前的价格牌清晰标注着亲民的售价,直观的价格优势吸引不少市民驻足挑选。

在某大型连锁超市内,海鲜区的冰鲜柜台前挤满了市民。透明的玻璃柜里,梭子蟹被整齐地码放在碎冰上,每只都张着钳子、鳃部雪白;旁边的水箱里,明虾不时跃出水面,溅起细碎的水花;小黄鱼、鲳鱼则用保鲜膜分装成小份,标签上清晰印着“产地:东海”字样。超市海鲜区售卖员正忙着帮顾客称重,他拿起一只梭子蟹向记者介绍道:“这几天梭子蟹销量比上周涨了近一倍,很多顾客一次买两三只,说是给孩子做‘清蒸蟹’。”

市民张阿姨带着孙女在柜台前挑选,她左手托着购物袋,右手小心翼翼地翻拣梭子蟹,又顺手拿了两盒小黄鱼,“我家孙女很爱吃海鲜,买回去晚上给她蒸蟹,再给她熬个小黄鱼汤。”不远处,一对年轻夫妻正在对比不同规格的明虾,妻子拿起手机对着价格牌拍照,“这么新鲜的虾比平时买的冻虾还便宜。”

除传统线下采购外,社区团购也成为年轻人实现“海鲜自由”的新选择。95后上班族小林向记者展示了她的社区团购订单:“前天下单了5斤中公蟹,今天一早就配送到小区自提点,下班回家蒸15分钟就能吃,比点外卖还方便省心。” 订单显示,5斤中公蟹总价仅200多元,折算下来单价40几元一斤,“这个价格能买到这么新鲜的梭子蟹,很划算。”小林笑着说。

面对旺盛的海鲜消费需求,各类餐饮店铺也迅速调整菜品结构,推出多款海鲜特色产品。在位于复兴街的一家专营海鲜的饭店内,店家创意性地推出了“海鲜家族大礼包”,礼包内包含阿拉斯加帝皇蟹、东海风干带鱼、东海黑虎虾等多种高品质海鲜,且礼包根据海鲜总克重分为三种规格,以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礼包里的所有海鲜都是当天现杀现处理,以确保顾客吃到最新鲜的口感。”据饭店老板介绍,自“海鲜家族大礼包”推出以来,已吸引不少市民到店体验,周末时段甚至需要提前预约。

舌尖之外——平价海鲜背后的金东民生与经济之喜

“小开渔”带来的不仅是金东市民舌尖上的海鲜盛宴,更在金东的土地上勾勒出一幅物阜民丰的民生图景,折射出我区的区域经济循环与民生福祉的双重提升。

从供应链层面看,近年来,我区通过加快推进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在金华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市场内升级了专业水产冷链仓库,如今东海渔船上的鲜活海产,经金东本地冷链车转运后,大大缩短了从渔港直达到金华农产品批发市场冰鲜柜的时间,让金东市民每天都能买到“当日鲜”。高效的本地冷链网络,既降低了海产流通损耗,又为“平价海鲜”筑牢了供应链根基。

从市场机制角度分析,在伏季休渔期,市场会提前协调外地冻品海鲜补充供应,稳住市民 “菜篮子”。而“小开渔”一启动,市场立马开辟“鲜活海产绿色通道”,让梭子蟹、明虾等直供摊位,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形成了一条热闹的“海鲜经济链”。

而更值得关注的是“海鲜自由”里的金东民生温度。对于金东的普通家庭来说,海鲜不再是 “逢年过节才尝鲜”的稀罕物,而是成了日常餐桌上的家常菜,这里,藏着金东人日子里的小幸福。

纵观这条从东海渔港到金东餐桌的海鲜消费链,从凌晨奔波在渔港与市场间的金东冷链司机,到金华农产品批发市场里忙碌的批发商,再到饭店里掌勺的厨师、在家享受美味的市民,每个金东人都在这场“鲜味盛宴”里收获着属于自己的红利。这背后,既有东海的自然馈赠,更有我区“保供稳价、服务民生”的政策用心——从升级冷链设施到优化市场服务,每一项举措都在让“海鲜自由”离普通市民更近。

随着全面开渔的持续推进,届时,更多品类的“虾兵蟹将”将陆续“鲜”动入市,市民的餐桌将愈发丰富多元。这份来自海洋的馈赠,经由高效的供应链与透明的市场体系,最终化作金东百姓碗中的鲜美滋味与脸上的满足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