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9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1版:头版

无花果“链”起丰收景 巾帼产业促共富

本报讯(记者 严昭睿)初秋时节,走进东孝街道红妆丰果巾帼共富工坊,空气中弥漫着无花果干的清甜香气。

“以前农闲时只能在家发呆,现在在工坊打包无花果,一天能赚百八十块,还能照顾家里,比外出打工舒心多了。”村民姜国芳一边麻利地分拣无花果,一边笑着说。

东孝街道无花果种植历史悠久,但无花果皮薄多汁、不耐储存的特性,经常让好果子烂在地里,成为农户的“烦心事”。红妆丰果巾帼共富工坊负责人杜紫薇和丈夫钱继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为解决这一“烦心事”,杜紫薇和丈夫扎根田地,与乡亲们一起摸索实践,依据气候环境、土壤条件改良种植技术,开发出无花果保鲜技术,无花果保鲜期从2天延长至15天,成功把金华的无花果种苗引育到全国,也把无花果卖到全国,实现365天均有鲜果上市。

“现在还有科技小院这个‘智囊团’做支撑,不仅研发推出新品种,还提供全过程技术指导,前来预订的人一波接一波,无花果供不应求。”杜紫薇说。在工坊的无花果标准化种植基地,浙江省唯一的无花果种质资源圃坐落于此,研究人员持续强化技术攻关,成功筛选培育出芭劳奈等一批抗寒抗冻的新品种,为无花果产业注入新活力。作为市级巾帼新农人代表,杜紫薇积极参加各级妇联组织的涉农培训及产品展销,在种植基础上,工坊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卖果苗、产鲜果、做加工,还承接仙居杨梅干、本地小番茄酒等代加工业务。

无花果销售价格稳中有涨,果农们得到了实打实的收益;妇女成为共富主力军,“家门口”就业增收两不误,这正是杜紫薇建设共富工坊的初心……

走进包装车间,几乎清一色都是四五十岁的妇女,她们动作娴熟地将无花果干装袋、封口,偶尔聊几句家常,气氛温馨踏实。杜紫薇介绍,工坊里90%以上的包装工人都是附近村民,其中女性占比超90%,还有不少70多岁的老人在这里找到力所能及的活计。

工坊通过加工杨梅干、草莓干、桑葚干等季节性产品,填补了农闲空档,让村民一年四季都有稳定收入。“鲜果打包期一个月能赚4000多元,加工果干时也能有收益,比在家闲着强多了。”村民金旭仙的话,道出了不少妇女的心声。

除了提供就业岗位,红妆丰果共富工坊还贴心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下沉协助解决种苗选育、产销对接等问题。针对偏远村老人“肩挑送货难”的问题,工坊在周边设了多个收购点,上门收果、统一运输。“我们还开设‘果香课堂’,既教种植技术,也传授电商直播技巧,”杜紫薇说。

工坊的辐射带动效应不止于此,其“共富”模式正跨越区域界限,结出更多硕果。在“百镇共建强基”行动中,东孝街道与武义县白姆乡牵手结对,以无花果种植项目为主导开展片区联建。“工坊通过系统性的技术培训强化人才支撑,推动无花果产业成功落地白姆,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机制转变。”东孝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这一合作模式不仅推动了特色农业的跨区域发展,也为两地村级集体经济注入了新动力。

今年以来,东孝街道抢抓“无花果健康+”产业链共富联合体建设试点,推进施村、东藕塘村等5个村组团发展,全力培育无花果亿元产业链。“未来等农事服务中心建成,一楼收购打包、二楼开展研学、三楼集中加工,我们就能真正实现‘种养加游’一体化!”谈及未来,杜紫薇眼中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