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2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2版:要闻

突破突破再突破

(上接第1版)

在这一过程中,金义新区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战术打法”:从“一周一督导、一周一例会、一周一复盘”的工作机制,到“清单化、闭环式”管理;从“躬身入局、扁平高效、一体推进”的并联作战体系,到“以实诚实干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这些机制不是写在纸上的条文,而是烙在行动中的印记。

行动,让新区在新能源与人工智能的赛道上抢得了先机。在零跑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基地,机器人正忙着组装汽车零部件,在这道工序前,智能分拣机器人正在进行分拣工作。放眼整个车间,机器人与工人各司其职、配合流畅。“项目从开工到量产仅用10个月,其中,发改、经信,以及金义产投、金义发展集团等单位给予了大力支持。”零跑汽车项目经理告诉记者。该零部件项目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搅动着“新区智造”的一池春水,从研发到制造、销售服务再到汽车零部件,汽车产业链企业纷纷“落子”,李尔、至信等知名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纷至沓来,目前已新引进配套项目24个,总投资超146亿元,以零跑汽车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快速成型。金漪湖科技创新策源地7平方公里核心区全面建成,云蝶中心、金漪集、龙腾半岛等功能中心投用,吸引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生物医药等一批前沿项目落地。如今,金义新区正力争三年打造“全省新能源汽车第一区”,在人工智能浪潮中抢占制高点。

坚持,让新区在一次次攻坚中刷新“速度纪录”。“白天做基础工作,晚上入户政策处理,是我们的工作常态。早一天签约,项目就能早一天落地,大家你追我赶,都铆足了劲。”东孝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常务副主任俞诤说。启动征迁工作以来,有关部门和属地镇街团结一心、全力以赴推进征迁工作,再一次跑出了“新区速度”。鞋塘千亩方项目坟墓搬迁提前完成,铁路枢纽扩容征迁创下“杨梅塘速度”,7天完成898户签约;下金山区块488户征迁仅用29天;华东国际联运新城、金漪湖科创平台、千亩工业用地整治等项目推进势如破竹。这些“速度”背后,是广大党员干部“5+2”“白+黑”的拼搏身影,是“钉钉子”精神的生动外化。

实干才有实效,耕耘才有收获

渔夫相信大海,新区相信实干。一年来,金义新区以“三大突破”为抓手,不仅实现了产业的跃迁,更迎来了人口、城市、民生、信心的全方位“满载而归”。

人口是最真实的“投票”。“这里既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又聚集了一批优秀的科创企业,在这里扎根很安心。”轻舟智航(金华)科技有限公司硬件集成团队负责人徐翔说,今年4月,他携团队来到金义新区,亲眼见证了金漪湖区域的发展和蝶变,随着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持续优化,越来越多高端人才落户于此。今年1—8月,新区每月净流入人口近8000人,实有人口突破86万。连续5年每年引进大学生超1万人,人才总量突破10万,市场主体突破10万家。这些人选择新区,不仅是对发展环境最直接的认可,也为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真正实现了以产促城、以城留人。

教育是最温暖的“名片”。在赤松镇中心小学,焕新的校园环境,为新学期的到来注入了新活力。更加安全舒适的校舍,更加现代化的教学空间,拓展提升的运动场地,干净明亮的食堂空间,守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足迹。此外,随着金东“躺睡自由”工程持续推进,全区4万余名学生已实现午休“躺睡自由”。“以前在老校区只能趴在课桌上睡觉,睡醒后脖子又酸又疼。去年搬到新校区开始躺着睡,今年又用上了更便捷的躺睡椅。”学生茶丽华熟练地展开躺睡椅,座椅瞬间变成平坦的睡床。近年来,金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实施“三年打造教育新高地”行动,一次性建成投用14家公办幼儿园,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2所,新增学位1.5万个。光南小学等“未来学校”成为全市教育新标杆,基础教育生态监测获全省A等,教育满意度跃居全省第14位。

数据是最硬核的“答卷”。上半年,新区GDP增长6.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1%,社零、出口等指标领跑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4.1%,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7.8%,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9%,楼宇经济突破65亿元。这些数字背后,是新区从“地缘中心”向“发展中心”蝶变的坚实脚步。

项目是最动人的“风景”。零跑汽车零部件项目全面量产,润马光能高效投产,金漪湖科技创新策源地浙中版“松山湖”格局初显,环积道山共富圈旅游收入超1.5亿元,金漪湖云水汀被誉为“金华的小三亚”……一个个项目从图纸走向现实,从荒地上崛起成为城市新地标、产业新引擎、共富新样板。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最真切的“回响”。“爱心卡”养老模式全省推广,浙中建材市场历史遗留问题圆满解决,“白天接访、晚上家访”机制让信访量大幅下降,村医入村、医院扩容、城市更新……新区的每一天都在变好、变美、变暖。

过去,不少人说金义新区产业层次低、数量少、规模小,不少产业尚是散兵作战,少数企业在五金工量具、美妆、智能制造等领域“单点突围”,缺乏完整产业链支撑。如今,一条“3+3”的产业生态链已然成型。更关键的是,产业边界不断打破,高能级科创平台走出的科研成果逐步成为“生产要素”,渗透到制造、文化、农业等千行百业。这种“创新突破、全域蝶变”的产业之变,正是金义新区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攻坚“三大突破”,推动全域高质量发展的缩影。新区用实践证明,不必“复制”北上广深的路径,而是结合自身战略定位及资源禀赋,树立良好的思想、理念、作风,走具有新区特色的发展道路。

正如渔夫出海前,并不知道鱼在哪里,可是他们还是选择出发。因为他们相信,一定会满载而归。金义新区,正以行动派的坚定、实干家的担当,在中国式现代化一流新区新实践中创新驱动、全域蝶变。我们相信,新区的明天,必将如朝阳跃海、光芒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