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里村:一位女村支书的“美颜”与“共富”记
□记者 楚千会 王超亚/文 朱佳虹/摄
走进曹宅镇雅里村,游客中心门前那块石碑格外醒目。石碑上镌刻的120个字,是2004年“千万工程”现场会上,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对雅里村的点赞。从“脏乱差”到“水清、路平、灯明”的蜕变,从干群关系紧张到民心凝聚的转变,寥寥数语,定格了这个村庄最早的“美丽转身”。
二十多载光阴流转,如今的雅里村,不仅延续着“水清、路平、灯明”的底色,更在新时代中焕发着“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活力。这一切新变化的背后,离不开一位女性的身影——雅里村党支部书记宋小如。
临“疑”受命
用“真心”破局,以“实干”立信
“男同志都未必能做好,一个女同志怎么扛得起村支书的担子?”2017年,当宋小如当选村支委委员并被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时,这样的质疑声在村里并不少见。彼时的她,虽在村民中有着不错的口碑——十多年来料加工代理人的经历,曾带着本村及周边妇女闯出一条增收路,但“女性当村支书”,在不少村民眼里仍是“新鲜事”。
面对质疑,宋小如没有辩解,只是在心里默默下定决心:“只要不存私心、真心为村民办事,就一定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上任之初,她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循着村民的呼声找“突破口”——重修王氏宗祠。
雅里村是南宋大儒王柏的后裔聚居地。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的王氏宗祠,是村庄历史文脉的载体。因年久失修,宗祠部分房间墙体斑驳、梁木腐朽,重修的呼声喊了多年,却因资金短缺迟迟未能落地。“祠堂不修,民心难聚。”宋小如深知,这座老建筑背后,是村民对文化根脉的眷恋,更是对新班子干事能力的期待。
为了早日筹齐修缮资金,宋小如四处奔走,跑部门、访能人、问专家,她的脚步踏遍了每一个可能提供支持的地方。每一次采购材料,她都特意请村中老党员王根生一同前往,每一个细节都虚心与村中王姓长辈反复商量,把尊重传统、汇集民智落到实处。
尽管家里已经出资,宋小如的儿子王晨琦在得知母亲为修祠奔走的事后,毅然捐出了自己当兵一个月的全部津贴700元。一石激起千层浪,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支持的行列中来:“黄文臣50000元、王备良12888元……王根生义务捐工40工、王设防捐石板三块……”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修缮资金也很快筹措到位。
为了保留宗祠原貌,她带领村民“修旧如旧”,同时收集历史文献、添置名家字画楹联,还专门开辟出一方学习角,让孩子们能在古祠中诵读经典。当村民们走进祠堂看到熟悉的旧貌与崭新的生机时,质疑声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对新班子的信任。“宋书记是真干事的人!”这句发自内心的认可,为宋小如后续推进村庄建设打开了局面。
拆墙透绿
从“一户美”到“全村美”
“千万工程”启动之初,雅里村便作为金东区第一批试点村,完成了道路硬化、池塘清淤、路灯安装,早早实现了“水清、路平、灯明”。但随着村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提升,新的问题逐渐凸显:家家户户种着盆景苗木,却被高高的围墙圈在自家院中;房前屋后的违章搭建、裸露的赤膊墙,让村庄少了几分“整体美”。
“要让雅里的美‘透’出来,让一个个小院子融入大庭院。”2018年,在和村两委反复商量后,宋小如提出“拆墙透绿”的想法,决定由村里统一出资,将村民家的围墙全部拆改建成一米高的青砖矮墙。这个想法刚一提出,便遭遇了阻力。“拆了围墙,家里的安全怎么办?”“自家的院子,凭啥要改?”
面对村民的顾虑,宋小如没有强制执行,而是选择“亲身示范”。在家人的支持下,她率先在门口堆砌假山鱼池,种下各色盆景绿植,将自家院子打造成“开放式美丽庭院”,邀请村民前来参观、共享。“大家看我家做了开放庭院,更热闹、更漂亮了,慢慢就动了心。” 邻居们开始效仿,村民们纷纷行动,曾经“各自为战”的小院,渐渐连成了错落有致的乡村景致。
趁热打铁,宋小如又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发起“发动一百人、清运一百车、百日换新颜”的“三百”行动,将村庄划分为三个区块,两委班子领衔、党员带头,带着村民一起清理垃圾、拆除违建、平整荒地。三个月的“地毯式”整治,1000余车垃圾杂物被清运,2450平方米私搭乱建被拆除,4000平方米裸土荒地变成了绿地……雅里村彻底变了样,村民们也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从“不理解”变成了“主动干”。
共富同行
盘活“闲资源”,点亮“好日子”
乡村振兴不仅要“美起来”,更要“富起来”。2021年,金东区开展“非粮化”“非农化”整治,雅里村盘活了大量优质土地用于退林还田,但仍有部分山坡地因地形限制无法机械化耕种,村里不少60岁以上的“种地能手”,也因年龄偏大难以外出务工。
“能不能让‘闲地’生金,让老人在家门口就业?”在区发改局的牵头下,宋小如和村两委一起将村里小块状、可利用的农田,以“共享闲地”的模式,开放给企业、学校、城镇居民认筹或入股,村里组建了“金田共富”耕种管理队,热心的老书记王永芳担任队长。“一天工作8个小时就有120块钱,开心得嘞。”雅里村村民黄锦祥笑着说,没想到70多岁了还能找到这么稳定的工作。截至目前,该项目不仅让50余亩土地得以盘活,还与19家企业、学校达成结对共建合作,村中部分低收入农民也能在家门口就业。
在“金田共富”项目之外,宋小如还带领村里深挖“红色+古色+绿色”资源:建成金东区“新时代村干部精神展览馆”、婺文化(王柏)研究馆、知青文化展览馆,推出红色旅游路线;在村中老年公寓东侧的操场上,搭建起10个“共富灶”,摆上简易餐桌,为游客提供自助野炊服务,让大家品尝农家柴火锅巴饭,回味儿时味道;依托村里的盆景苗木产业,打造“庭院经济”示范点,吸引游客前来打卡、采购。 如今的雅里村先后荣获浙江省文明村、金华市“美丽乡村示范村”、金华市红色教育基地等荣誉,今年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红色旅游人气渐旺,共享农田生机勃勃,“共富灶”里烟火升腾,雅里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甜。
记者手记
从2003年浙江启动“千万工程”,雅里村成为第一批“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试点村到如今朝着“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迭代升级目标迈进,二十多年来,雅里村始终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坚定践行者。而宋小如的到来,让这份“践行”多了几分细腻与温暖。
“我很幸运,有老一辈打下的好基础,有上级的支持,更有一群勤劳善良的村民。”谈及雅里的变化,宋小如总是谦逊地将功劳归于大家。但村民们都知道,从重修宗祠凝聚民心,到拆墙透绿美化村庄,再到盘活资源带动共富,每一件事的背后,都有她奔波的身影、坚持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