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5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3版:文旅

文章导航

金东的秋

果香四溢 “丰”景正好

□记者 金佳衡 滕绪 文/摄

秋风拂过金东的田野与果园,清甜的果香便顺着风势散开。无花果鼓着紫褐的肚皮,猕猴桃垂在藤蔓间晃悠,葡萄串如颗颗宝石,蜜橘悄悄染上浅黄……入秋以来,这片土地上的果实次第成熟,一场热闹的“采摘热”悄然在金东蔓延。

缤纷水果——多彩的丰收画卷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东孝街道源果无花果种植基地时,负责人杜紫薇已经迎来第一批采摘客人。游客们手挎果篮,弯腰穿梭在齐腰高的果树间,孩子们则踮着脚尖,在家长的帮助下摘取挂在高处的紫红色无花果,清脆的笑声在田间回荡。

沿着乡间小路前行,塘雅镇亮亮猕猴桃基地里,农户曹跃进正忙着采摘挂满枝头的猕猴桃。基地的猕猴桃品种主要有“红阳”和“徐香”两种,每年9月的成熟期,基地每天都会接待数十名散客。周末时会更加热闹,孩子们积极采摘,了解果实生长规律,大人们则放下忙碌,享受田园时光。

孝顺镇的水清家庭农场里,每天清晨5点,农场主陈桂花的身影就会出现在田间。她打理的50亩“太秋”甜柿,从9月中下旬起陆续转红成熟,采摘期可持续到12月份。金东秋季温和少雨的气候,恰好为果实糖分的积累提供了绝佳条件。

在金东的其他乡镇,也都散发着不同的秋日果香。9月伊始,澧浦镇的阳光玫瑰葡萄园里,一串串如翡翠般晶莹的葡萄挂满藤架,甜度高达20度以上,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品尝。岭下镇的柑橘园中,早熟蜜橘已初现黄晕,预计10月将迎来采摘高峰。果农采用生态防虫技术,减少农药使用,使果实更加安全健康。江东镇的百香果基地里,紫红色的果实开始转色,散发出独特香气。

曹宅镇的梨园中,晚熟品种的梨子三三两两挂在枝头,果农们推出了自制梨膏等深加工品,有效延长了产业链条;傅村镇的火龙果种植基地则是另一番景象,红心火龙果正值盛产期,基地采用补光技术调节产期,使火龙果在非传统季节也能挂果。

从初秋的无花果、猕猴桃,到深秋的甜柿、蜜橘,再到冬日的草莓,金东的果园循着时节次第“上新”,把一段段丰收时光串联起来,为游客提供连续不断的采摘时光。

特色农业——创新铺就共富路

如今,金东的特色水果产业,早已走出了一条“科技+产业+文旅”的创新发展之路。在产业链延伸上,果农们跳出只卖鲜果的思路,通过制作果干、果酱、果脯等模式,大幅提升产品附加值。数字化营销则让果香飘得更远,杜紫薇的共富工坊内开设了“果香课堂”,既教授种植技术,也教电商直播技巧。陈桂花通过抖音平台销售果树苗,开辟了新的线上销售渠道。各果园普遍建立了微信小程序,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这种数字化转型不仅拓展了市场空间,也增强了产业抗风险能力。

科技创新,是产业提质的核心驱动力。无花果基地的科技小院,不仅研发推出新品种,还提供全过程技术指导;猕猴桃种植推广精准种植技术,实现水肥一体化管理;柿子种植中引入“太秋”甜柿等优质品种,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持续的科技投入,为产业品质的提升提供了坚实支撑。

协同发展模式则让产业力量愈发集中。东孝街道与武义县白姆乡牵手结对,以无花果种植项目为主导开展片区联建。这种区域协同发展模式有利于整合资源、共享市场,为金东的特色水果产业扩大规模提供了新路径。各果园之间也建立起互助合作机制,共同制定行业标准,提升整体竞争力。

在金东,特色水果产业早已不只是单纯的经济产业,更是乡村振兴的鲜活实践。70多岁的村民王奶奶在东孝街道的无花果基地里一边包装果干,一边笑着说:“这么大年纪还能在家门口干活,每天挣一百多块。”这样的场景,在金东的果园里随处可见。

产业发展的同时,果园还带火了乡村旅游。不少果园配套建起农家乐、农产品展销中心,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每到周末和节假日,上海、杭州等地的游客络绎不绝,既带旺了水果销量,也拉动了当地餐饮、住宿等行业发展,实现了“一业兴、百业旺”。

金东的金秋,弥漫在无花果的清香里,悬挂在猕猴桃的枝头上,闪烁在柿子的光泽中……这片土地上的农人,正用智慧与汗水,让“小水果”撑起“大产业”,书写着新时代的丰收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