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景”如画秋收忙
□记者 王超亚 廖怡晴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当秋风掠过金东的田野,时光便在这片土地上铺开了一幅流动的油画——曾经的翠绿被鎏金渐染,稻浪在阳光下翻涌成金色的海洋,果实缀满枝头如星子坠入人间,连空气里都浮动着谷物的醇厚与瓜果的甜香。这里的秋天,不仅是自然对耕耘的慷慨回馈,更是一幅用汗水调色、用希望铺就的丰收长卷,每一缕稻香、每一颗果实,都藏着人们对“仓廪实”的踏实,和对“岁月甜”的向往。
稻浪翻涌香满园
金色稻谷千重浪,又是一年丰收时。眼下,我区广袤的田野上,稻浪翻滚,满目金黄,迎来了又一个丰收季。
澧浦镇蒲塘村的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清香,金黄色的稻穗铺满田野。稻穗低垂,颗粒饱满,在秋日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蒲塘村党支部书记王国安穿梭于田埂之间,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笑容。他随手捧起一束稻穗,仔细端详着说:“今年气候适宜,管理到位,水稻长势特别好,你看这成熟度、这饱满度。”
丰收景象,源于根本性的变革。从荒废的山坡山地田到闪着金黄的“米粮仓”,蒲塘村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如今田成方、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同时,村里坚持施用有机肥以改善土壤结构。此外,蒲塘村探索“统一流转、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的模式,选取优质品种“长粒优”,生产出的大米口感醇香、营养丰富。
坚实的田地基础与科学的种植模式,共同为水稻的稳产高产奠定了根基。看着沉甸甸的稻谷,村民们十分满意,用最朴实的乡音夸赞:“你看这谷子多好多实在,煮出来的饭肯定香。”
丰收的背后,离不开现代农业科技的强大支撑。从播种前的良种推荐,到生长期的科学水肥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再到无人机飞防等精准农技应用,我区将科技延伸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在收割前,我们还会进行产量预测与农机调度,确保颗粒归仓。”澧浦镇副镇长李长生介绍,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方案,为水稻的稳产高产提供了扎实的技术保障。据了解,蒲塘村今年的水稻亩产预计可达600公斤,实现了产量与品质的双提升。
涌动的稻浪,映照着农民的笑脸,丰收图卷正在全区范围内徐徐展开。塘雅镇的万亩良田同样是一片金黄。预计10月中上旬,全区将全面开启水稻收割工作。据了解,近年来,我区积极推广机械化耕作和收割技术,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同时不断加强水稻的绿色防控管理,全面提高水稻种植的产量和质量,将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炽烈如焰的“红宝石”
如果说水稻的成熟是含蓄的、向内生长的甜,像欲言又止的秋日私语;那么火龙果的成熟便是热烈的、向外绽放的艳,宛如不期而遇的金秋焰火。
9月28日,位于岭下镇的两岸农业科技产业园二号智慧大棚迎来今年第6批采收。近15000株火龙果连绵成一片红绿交织的“海”,红彤彤的果实点缀其中,宛若熠熠生辉的红宝石。农户们俯身其间,动作轻快而熟练,采摘、装筐、搬运,笑意随果香在田间漫溢。
“这批果实的采摘将持续数日,单果重量多在350至450克,属中大果规格。”两岸农业科技产业园总经理张园园俯身拾起一颗刚采摘的火龙果,果皮上的鳞片如火焰般舒展。她介绍,基地主栽品种均引自我国台湾地区,甜度高达22度。得益于精准控温、水肥一体化等智慧农业技术,预计亩产可达5000公斤。自8月首采以来,订单量持续攀升,目前月均发货量达3500公斤。
采摘后的火龙果迅速被送往冷库进行预冷处理。这一步骤堪称“保鲜密码”——通过快速降温去除“田间热”,抑制果实呼吸作用,既能延长保鲜期,又使果肉口感更清甜爽口。“我们复刻了台湾的土壤配方和种植技术,让消费者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台湾水果自由’。”张园园笑着说,冷库外,工人正将打包好的礼盒搬上冷链车,这些带着晨露的甜蜜将在24小时内抵达上海、杭州等城市。
除了红心火龙果,园区还试种了双色火龙果和高端的黄色燕窝果。尽管这两种果树定植时间较晚,但长势喜人,预计年底前即可迎来首收。“普通燕窝果一年仅收两季,我们通过技术改良实现了四季挂果。”张园园的话语中满是自豪,藤蔓间串串待熟的果实,也照亮了农民增收的新希望。
内敛清甜的“白甜瓜”
如果说火龙果的丰收是一场热烈的红色盛宴,那么澧浦镇里新村悠悠开心农场的甜瓜,则以一抹清新的绿与甜,奏响了秋日田园的另一支乐曲。金秋的风拂过农场,空气中弥漫着清甜馥郁的香气,仿佛阳光融化成的蜜,温柔地包裹着每一位访客。
大棚内,一排排翠绿欲滴的甜瓜瓜蔓枝叶繁茂,个头饱满、颜色各异的甜瓜挂在枝头,一行行绿油油的甜瓜藤蔓映入眼帘,十分诱人。“这甜瓜刚上市就成了抢手货!”悠悠开心农场负责人盛国平摘下一颗刚成熟的甜瓜,表皮泛着象牙白,切开后果肉晶莹剔透,“不仅口感脆甜、糖分十足,那股子天然果香特别诱人,客户抢着要,销量根本不愁!”
“今年我们种了5亩左右的甜瓜,上市比较早,现在每天采收250公斤,地头价大约12元/公斤,效益还不错。”盛国平告诉记者,除了甜瓜,悠悠开心农场刚刚种植了大片茄子和番茄,“等番茄红了,这里又会成为亲子采摘的乐园。”
悠悠开心农场是集露营、烧烤、吃农家菜、钓鱼、蔬果采摘等一系列农家体验于一园的休闲目的地,也是里新村的共富产业项目。“马上就到国庆假期了,我们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迎接这一段忙碌小高峰,钓鱼、烧烤、采摘等项目都已经有人来预约了。”盛国平说。
丰收的背后,站着无数默默守护的身影,他们用青春与汗水浇灌希望,用智慧与协作凝聚成强大的“底气”。正是他们的付出,让“丰收在望”变为“丰收在手”,让传统的农耕方式焕发出现代化的勃勃生机。
当我们咀嚼香甜的大米、品尝甜蜜的火龙果、甜瓜时,我们品尝的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政策、科技与人文交织的丰厚成果。“底气”,来自于强农惠农政策的持续发力,来自于农业科技的强大支撑,更来自于一代代农人的坚守与创新。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丰收的故事永远生动,永远灿烂,永远温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