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7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3版:教育

一、严防花斑蚊 “入室”,筑起第一道防线

家校携手防蚊患 科学抵御花斑蚊

—— 金东区中小学基孔肯雅热预防指南

□记者 方柯 金灿灿 整理

蚊媒传染病传播特性使其病毒扩散风险持续存在,从集体到个人的全方位防控不容松懈。为切实守护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我区各中小学迅速行动,扎实推进每日晨午检、校园环境专项整治、全域灭蚊消杀等核心防控工作,同步开展健康知识宣讲。在此,区各中小学校特呼吁全体家长配合做好以下防护工作:

居家防护:筑牢家庭防蚊屏障

1. 彻底清理蚊虫孳生地每日检查:及时清倒花盆托盘、水桶、闲置容器、空调接水盘、加湿器水箱、宠物用品内的积水; 水生管理:尽量不在室内外蓄养水生植物,家养水生植物务必及时换水或改用沙石养护;垃圾日清:厨余垃圾密封处理,桶内及周围不残留汤水,避免堆积吸引蚊虫。

2. 强化防蚊灭蚊措施 安装纱窗/纱门:确保门窗紧闭时通风防蚊; 睡眠挂蚊帐:蚊帐是夜间防叮咬的关键防线;备好驱蚊用品:家中配备电蚊拍、蚊香、驱蚊液(含避蚊胺/派卡瑞丁/驱蚊酯)。

外出防护:降低暴露风险

1. 穿戴防护无论居家或出行,请家长同学们务必穿着浅色、轻薄的长袖衣裤(伊蚊偏好深色衣物),最大限度减少皮肤暴露;

2. 科学使用驱蚊产品外出前30分钟,在裸露皮肤喷洒合格驱蚊液(按说明书用量); 避免在蚊虫活跃时段(清晨/黄昏)前往草丛、树荫、水边等蚊虫孳生地。

健康监测:早发现、早就医

若出现39℃及以上高热、关节肿痛、皮疹等症状,且近期有蚊虫叮咬史或风险地区暴露史:

1. 立即就医:前往中心医院、人民医院等;

2. 途中防护:就医时穿长袖长裤,尽量避开人群密集场所。

防蚊灭蚊是一场健康保卫战,需要家校携手,从源头切断蚊虫的"生存链",用完备来防护阻断"叮咬链",共同筑牢家校预防防线。请家长朋友们切实落实居家防蚊措施,教导孩子做好个人防护。让我们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行动,守护每一位孩子的健康,共度平安每一天!

如何抵御花斑蚊侵袭?预防基孔肯雅热必看!

防止花斑蚊进入室内,首先要有物理屏障,最简单的就是纱门和纱窗,不要让蚊子随随便便就能进入房间。如果发现有花斑蚊在室内叮咬人:首先要看纱门纱窗是否有孔洞,如果有孔洞应及时封堵;

再要查看水培植物容器或花托等积水内有没有孑孓(即花斑蚊的幼虫),如果有就要马上倾倒积水,冲洗干净植物上的可能残存的孑孓,擦洗掉可能残存在容器壁上的伊蚊卵,最少 5 天清洗一次。

二、室内发现花斑蚊?速战速决

化学击杀:室内常用的化学控制手段有盘式蚊香、电热蚊香液(片),杀虫气雾剂等。

从使用方便,毒性更小的角度考虑,电热蚊香液是最佳选择。电热蚊香液有成分简单、温度控制精确、灭蚊快等特点。在有蚊虫活动的房间,关闭门窗,使用电热蚊香液1-2小时,就可以杀灭室内的蚊虫,然后开窗通风即可。盘式蚊香由于有消防隐患,同时有的有刺激性烟雾,现在使用相对较少。杀虫气雾剂喷雾时喷雾量不好控制,容易造成室内污染。

物理拍杀:电蚊拍是最直接有效的工具。看到蚊子停落墙面、天花板,果断出击。灭蚊灯(光触媒、电击式)可作为辅助手段,放置在人少活动的区域。

持续防护:使用蚊帐是较好的选择和最后一道屏障,可以避免午间或夜间睡觉时不知不觉被蚊虫叮咬。

三、室外活动:做好全方位个人防护

露。尤其是婴幼儿,外出时尽量穿着宽松的防蚊裤,坐小推车时,可以使用防蚊网,既能防蚊,又不至于太热。

第三,需要在蚊虫较多的环境中活动或工作时,在穿着必要的防护服装后,可以在暴露皮肤上使用防蚊花露水或防蚊驱避剂,起到更好的保护效果。

驱避剂的有效成分主要有三种:避蚊胺(DEET)、驱蚊酯(IR3535)、羟哌酯(派卡瑞丁、埃卡瑞丁),其中避蚊胺最为常见,羟哌酯对皮肤的刺激性较小。在购买时仔细阅读说明书,注意浓度(影响保护时长)、适用年龄(幼儿需专用低浓度产品,婴儿不建议使用)、补涂频率(尤其出汗、游泳后)。

根据想要的驱蚊效果和驱蚊时间,选择合适的有效成分及其浓度的驱避剂。一般含30%避蚊胺的驱蚊剂可以达到8小时左右的防护效果。儿童使用驱蚊剂时需成人协助,避免涂抹手、眼、口及伤口,回家后及时清洗涂抹过驱蚊剂的皮肤。

花斑蚊的防控需要公众的积极大力参与。赶快行动起来,居家、户外,都做好孳生地的清理和蚊虫的消杀,做好个人防护,别让小小的花斑蚊,威胁我们的日常生活安宁!

外出活动时,为了避免被蚊虫叮咬,有一些防蚊选项可视情况选择使用:

第一,在蚊媒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不要在晨昏两个花斑蚊活动高峰期活动。花斑蚊一般在早晚各两个小时叮咬人,尤其以黄昏活动高峰最活跃,尽量避开这两个时段在树荫、草丛、积水容器附近逗留。

第二,外出活动时尽量穿宽松的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