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守护万家灯火
多湖街道智慧消防织密安全网
本报讯(记者 鲁珂帆)近日,智慧消防系统平台骤然响起警报,丹溪东路1560号二楼的烟感探测器监测到异常。第三方远程监控中心值守人员立刻行动,第一时间将电话打给了住户卢爱娟。经核实,原是锅中菜肴不慎烧焦产生了浓烟,所幸处置及时,火情被住户自行扑灭,隐患在萌芽阶段即被消除。
这起有惊无险的“锅烧坏了”事件,正是多湖街道织就的“智慧消防”安全网一次成功的实战。如今走在多湖街道的大街小巷,细心的居民会发现,许多企业、商铺乃至出租房的天花板上,悄然多了一些不起眼的“小盒子”。这些看似小巧的装置,是街道为消防安全装上的“智慧眼睛”,它们每天24小时无声值守,构筑起一道看不见的数字化防火网。
乡镇街道作为城市肌体的“毛细血管”,建筑密集、成分复杂,消防安全监管一直是基层治理的重点和难点。面对城市化进程中不断增加的火灾风险,传统的“人防”手段已难以为继。如何破局?金东区多湖街道以“智慧消防”建设为抓手,探索出一条“人防+技防”深度融合的安全守护新路径。
过去,多湖街道与许多镇街一样,面临着消防安全管理的现实困境:辖区内小区、九小场所、重点单位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有限的监管力量难以实现全覆盖。各类场所消防系统品牌不一、信息互不相通,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部分主体责任意识不强,管理制度不健全,潜在风险不容小觑。正是这些痛点,催生了智慧消防建设的迫切需求。
智慧消防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当时我们在安装的时候也遇到许多的困难与阻力,”多湖街道平安法治办公室主任梅冬冬坦言,“因为辖区内的很多场所都需要我们去出面沟通,详细解释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有时也会遇到一些住户的不理解。”令他欣慰的是,经过努力,企业和住户最终都表示了理解,“毕竟这是对辖区居民有益的事,所以大家还是积极配合的。”目前,这套智慧消防系统已广泛覆盖于企业、学校、医院等各类公共场所以及安全隐患较大的出租房等重点区域。
该系统集成了感烟(温)探测器、可视感烟探测器、热成像感温火焰探测器等多种智能终端,能够有效探测烟雾、感知高温,实现对初起火灾的预警和对重点区域的远程可视化监控。系统核心在于一个强大的后台运营平台,梅冬冬介绍:“目前这个智慧消防系统运行已经两个月了,我们街道和专业公司进行合作,可以进行24小时的监测预警。”
一旦监测到火灾报警信号或隐患信息,系统会立即启动高效的双重处置机制。对于火警,信息会第一时间推送至联网单位消控室、微型消防站及相关负责人进行复核。对于隐患,则会直接推送给消防责任主体督促整改。如果报警或隐患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得到处理,系统将逐级上报至街道管理部门协调解决,形成严密的闭环。
多湖街道的智慧消防实践,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原本独立的消防主体和子系统进行了智慧互联,实现了统一平台下的可视化管理和精准监管。这不仅显著提升了街道的消防安全监管效能,落实了各方责任,更标志着其消防安全管理模式实现了从传统“人防”到“人防+技防”的成功转型,为守护辖区平安提供了更加坚实可靠的科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