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金满湖新城建设全速推进
本报讯(记者 俞鸽 严昭睿)近日,记者走进金满湖湿地公园,这里水光潋滟,绿意环绕,湖水如一块碧玉镶嵌于城市肌理之中,宛若一幅画卷。2023年,金满湖生态修复工程被列入首批省级山水林田湖草海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一场以“中医整体观”为哲思的系统工程就此展开:在构建生物多样性数据库的基础上,统筹规划空间格局,构筑“一廊双核三片”生态骨架,串联“两山一园、三廊十溪”,重塑区域生态脉络。至此,矿山以“阶梯削坡”疗愈创伤,水系通过孝顺溪治理重连通络,森林借无人机间伐育成“四维健康”林,湿地则以“北补西筑南育东塑”焕发生机,并依托“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实现全过程动态管控。经过多年的系统治理、科学修复与长效管护,这片湿地不仅实现生态功能的全面复苏,更实现城市功能与绿色开放空间的相互渗透。
“晚上到金满湖来逛逛是我们家的日常习惯,这里环湖道路长,空气质量好,非常适合散步。”这片重获新生的湿地,已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成为触手可及的幸福空间,市民吴女士便是受益者之一,“从家走过去也就十分钟,太方便了,每次环湖一圈都觉得神清气爽,卸掉一天的疲惫。”更让她欣喜的是,如今的金满湖周边,宝龙广场等商圈热闹非凡,夜市兴起、人流如织,在湖光山色之外,更添了一份热闹的烟火气,让她真切感受到了这座新城的活力与温度。这些寻常的生活场景,正是金满湖生态价值转化为社会价值、城市吸引力的最直观体现。
成效不仅体现在市民的满口称赞里,更以无言的形式书写在了大地上。水域面积激增、水质透明度跃升、鸟类种群丰富、碳汇能力增长……一个个“向绿而行”的场景正是生态复苏最动人的注脚。金满湖湿地公园的蜕变,实现了从“向湖要地”到“为湖让路”、从“单一治污”到“系统治理”的发展观变革,也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
其释放的生态效益,正转化为强劲的经济活力。
如今金义新区以生态修复为基石,擘画了更为宏大的城市蓝图——环金满湖新城建设。环金满湖新城核心区以“十字廊道、四轴联动、湿地为心、六区环湖”为空间格局,环湖布局行政、文化、健康服务、教育、医疗、居住等公共服务功能,并围绕湿地绿心打造“10+X”城市标配体系。
目前,“10+X”城市标配项目加速落地,“三横六纵”路网基本成型,金义城际BRT、轻轨实现全域贯通,高速圈免费通行。随着金义高铁站和国际机场前期工作持续推进,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能级持续提升,新城发展框架全面建立。
擘画的蓝图正通过一个个具体项目的全速推进变为现实。电焊火花四溅,塔吊长臂挥舞,10月15日,记者在金义自贸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看到,该项目主体建设已全部完工,正在安装外立面幕墙,项目初见雏形。“我们有条不紊地按照计划去推进,争取明年春节前全部完成交付。”项目现场负责人全理想介绍。
金义自贸数字经济产业园占地84.19亩,总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包含11栋建筑。以“芯片式堆叠”理念构建出功能复合的产业生态。8栋产业用房实现从研发检测到重型车间、轻型生产的垂直串联,2栋公寓宿舍提供287套房间及完善配套。
园区核心区域,一座三层圆形建筑尤为醒目,它承载着“智慧大脑”的关键职能,主要提供数据集成与全产业链协同运作。“设计紧扣‘数字产业’主题,广泛采用环保再生材料与绿色技术,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全理想说,智能导览、AI定制数智人、中控集成系统等数字化管理一体化的手段,将支撑园区实现全方位智能化运营。
“我们聚焦新一代通信设备等细分领域,积极探索‘自贸+数字’跨境融合路径。”全理想表示,通过前期产业研究与后期精准招商的有机结合,对接3大产业赛道,园区力争达成“完工即运营”的目标。
项目规划注重金义片区与浙中科创大走廊的联动发展,积极融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协同创新体系。结合“工业上楼”的空间特色,园区将落地可持续数字经济模块,着力打造数字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以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为战略方向,依托浙江自贸试验区金义片区产业优势,引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城市功能与生态的相互渗透,绿色开放空间与教育、医疗、商业、交通等配套体系的不断完善与落位,城市承载力、竞争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环金满湖新城建设是生态与经济共赢、城市与自然共生的启示录,金义新区正以一流状态,将环金满湖区域打造为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城市空间样板。一曲以生态起笔、以城市化作答的高质量发展宏伟乐章,正在新区大地上激昂奏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