跻身国家级“优秀案例”
双龙人才科创中心打造产才融合金东样本
本报讯(记者 楚千会)10月29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最新公布的2025年产才融合应用场景典型案例评选中,区委组织部凭借“人才与科技创新平台”的实践,从众多申报单位中脱颖而出,成功跻身全国仅19席的国家级荣誉榜单。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金东区作为此次评选中具有代表性的基层实践单位,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区级代表。
这份荣誉背后,是金东区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道路上的积极探索与突破。当前,全球科技竞争已从单一技术突破转向系统性创新生态的构建。在此背景下,如何破解“实验室成果产业化”瓶颈,成为各地共同探索的课题。双龙人才科创中心通过构建“靶向引才精准匹配、产研贯通协同攻坚、顶格生态政策赋能”三大路径,着力解决了人才匹配“脱靶”、成果转化“断链”、资源供给“碎片化”等问题,全面激活人才这一核心驱动力。
走进双龙人才科创中心,迎面而来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打破了传统“为引而引”的人才引进模式,构建起“以才兴产”的新生态。通过实施科创平台“伙伴计划”,与高校、平台、企业协同开展人才引育,形成大赛挖掘、驻外招引、合作推荐、院所转化“四个一批”引才机制。其中,中心探索编制的全球引才路线图、政策供给流程图与精准匹配导引图,共同构成“投智合作热力图”,为人才与产业的高效匹配提供了精准导航。
在产学研融合方面,科创中心与浙江大学、香港大学等20余所高校建立的合作机制颇具特色。通过院校直投、校企联投、资本跟投等方式,有效打通了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数据显示,园区已准入项目中,70%来自高校成果转化输出。以浙大金华研究院、浙中实验室等科研机构为驱动内核,构建起“新型研发机构+转化平台+高端人才”的协同布局,实现了人才成长与技术创新的同频共振。
政策红利的高效触达,持续吸引着高端项目与人才集聚。入驻项目可享受最高300万元研发补助、2亿元科创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等政策“组合拳”,构建起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支持体系。与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共建的信创产才融合集聚区,更形成了“引才—转化—孵化—投资—产业化”的全链条闭环。
机制优势切实转化为发展成效。UTV非公路休闲车项目在“科创工坊”支持下,优化了车身气动特性设计,迭代了车身及零部件造型,有效提升了动力性与燃油经济性,预计将带来产值超5000万元。
从更深层次看,科创中心首创的“顶格生态赋能”体系重新定义了科创服务内涵。在物理空间上,通过配建1161套人才公寓,引入科创景澜酒店、萃享餐厅、咖啡品牌等商业配套,建成共享阅览室、健身室、洽谈室等设施,营造出“留得住人”的微生态,满足人才全方位需求;在数字平台上,“双龙慧”系统集成政策匹配、设备共享、金融对接等功能,助力企业降本增效,获评省级自贸区改革实践案例;在特殊政策上,“保税+研发”模式为内陆城市开展国际技术合作提供了新路径,“政府主导+高校支撑+企业主体+资本护航”的四方协同机制,也为区域科创平台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