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东人的秋冬暖胃美食 每一口都是温情味
□记者 王超亚 廖怡晴 文/摄
在金东,秋天从来不是萧瑟的代名词。金东人的保暖秘籍不在厚厚的衣柜里,而在那热气腾腾的烧饼炉里,在炖得滚烫的牛肉面里,在人头攒动的市集里。这些散落在街头巷尾的烟火气,构成了金东人独有的、抵御寒冷的秋日温暖。
这个秋天,不妨循着香味,来金东品尝这份舌尖上的暖意吧。
暖心暖胃主食 热乎乎的秋冬慰藉
秋意渐浓,晨光微露,赤松镇北三路上,王红满号(原王日顺号)烧饼店门前早已围满了食客。空气里飘散着炭火与面食交织的焦香,一天的热闹就从这里开始。
“早餐,必须从一张刚出炉的瘦肉烧饼开始。”居住附近的顾客钱先生说。面团在店主王红满手中被反复揉捏、拉拽成薄片,裹上精心调味的瘦肉馅,再娴熟地贴进传统炭火炉的炉壁。不过几分钟,烧饼便带着诱人的焦香出炉,饼皮酥脆得簌簌掉渣,内里的肉馅滚烫鲜香。一口咬下,暖意瞬间从舌尖传遍全身。
“他们家味道是真不错,我吃了十几年了。”“骨灰级”老顾客钱大伯笑着说,“在渐渐转凉的秋天里,一口热豆浆,一口刚出炉的烧饼夹油条,人一整天都有活力了。”现在,“王红满号”每天能卖出烧饼夹油条700余份。
一碗热汤面,暖胃更暖心。中午时间,位于仙桥综合市场附近的秋香拉面馆里,热腾腾的蒸汽从厨房窗口不断涌出。“牛肉面来咯!”一声响亮的吆喝,开启另一种温暖的叙事。一碗看似简单的面,背后藏着二十多年的坚持与讲究。老板娘项美君守着这家老店,从选材到制作都不肯马虎。
牛肉煸干水分,再经“飞水”洗净,去除杂质,只为达到“油脂刚刚好,口感也刚刚好”的平衡。拉面的王师傅手法熟练,三十年的功夫凝在一拉一扯间。“秋天到了,来吃的人明显更多了,我每天要拉出两三百碗面,一碗接着一碗不带停的。”王师傅说着,手下的功夫依旧快速。
面条劲道,汤头鲜香现炒,再配上店里另一道招牌,特色猪大肠,脆爽有嚼劲,咸香不腻,成为许多老客心中无可替代的秋日滋味。
如果说烧饼和面条是秋日驱寒的利器,那么仙桥的红印馒头,便是金东人心中一抹温柔的底色。这暖呼呼的馒头,蓬松柔软,口感扎实而富有弹性,是许多人记忆里“家”的味道。空口吃,能尝到面粉质朴的甜香;若是配上红烧肉,蘸满浓郁汤汁,更是秋日餐桌上的绝配。一个热馒头下肚,仿佛把整个秋天的暖意都轻轻收纳进了胃里,踏实而满足。
时令零嘴炒货 香喷喷的秋冬味道
金华农产品批发市场内,瓜子、花生、山核桃等炒货已在干货摊位上新。“天冷后买炒货的人明显多了!”店主朱女士说,瓜子、花生因价格亲民成当下热销品,山核桃则更受春节市场期待。除原味、五香味等经典款,茉莉花味等新口味瓜子尤其受年轻人青睐,“上架十几天,新口味销量占比近三成。”
现做冻米糖与糖炒板栗也迎来旺季。某炒货店门前,板栗在铁锅中噼啪作响,焦香引路人驻足。“一入秋就惦记这口热乎的。”老顾客张女士捧着刚出炉的板栗笑道,秋冬买糖炒板栗已成为她的“季节仪式”。
而水果市场正上演“换季盛宴”:金桔、砂糖橘等早熟品种抢鲜上市,柚子、冬枣、冰糖橙等当季鲜果进入最佳赏味期。“第一批砂糖橘尝鲜价10元/斤,家长买给孩子当零嘴的特别多。”摊主李大哥边称重边介绍,砂糖橘口感将在11月中旬至12月达顶峰,销售旺季持续至明年春节。
与早熟品种的“小贵”不同,柚子、冬枣等已进入供应旺季,价格愈发“接地气”。“柚子现在又甜又划算,每周必买两个。”市民王阿姨挑着黄澄澄的柚子说。市场商户表示,当前时令水果供应充足、价格平稳。
寒风起,牛羊肉摊档前剁肉声不绝。“霜降后买牛羊肉的人一天比一天多!”摊主刘师傅挥刀处理羊腿,案板上牛腩、羊蝎子堆成小山,“年轻人爱买去做火锅,老一辈喜欢炖汤”。“冬天吃牛羊肉就图个暖和。”市民陈先生正挑牛腱子,“孩子上学冷,喝碗萝卜牛腩汤全身热乎”。张阿姨则买了羊骨头,“回家炖个羊骨汤,我家那位就好这口!”牛羊肉正以最具烟火气的方式,成为金东人对抗寒冷的“舌尖慰藉”。
秋冬消费市场的热闹,藏着市民对季节的仪式感,更藏着寻常日子里的烟火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