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5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7版:大名医

文章导航

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建院70周年暨全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开机

“介入时代”如虎添翼

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介入治疗近年来越来越为人所知。它介于外科、内科之间,具备高科技、数字化属性,以微创、精准为主要特点,逐渐成为一些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影”领健康,造福患者,这是一场数字智慧与医疗发展的双向奔赴。在建院70周年之际,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又引进一台全新的飞利浦AZURION 7 M20-R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并于11月27日正式开机,投入使用。据了解,这将是该院第三台投入使用的DSA设备。新设备落地助阵,让蓬勃发展的“介入时代”如虎添翼,造福浙江中西部地区患者,为患者提供更精准、高效的疾病诊疗服务。

先人一步谋发展

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创建于1952年,由金华市第三医院改制而来,是浙江中西部大规模的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康复为一体的三乙现代化医院。经过70周年的淬炼,该院在肿瘤治疗领域地位不断攀升,品牌影响力逐年增长,区域优势不断凸显。在肿瘤的综合治疗方面,该院接轨国际,治疗方法和手段始终保持省内先进水平,形成了十多种前沿技术相互配合的综合治疗特色。微创介入,就是其中一大亮点。

介入科是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最早开展的科室之一。2000年,擅长全身各部位肿瘤介入治疗的中国介入放射学开拓者刘子江教授,坐镇广福,创办介入科,成为金华最早的介入专科。

当年,75岁的刘子江教授仍会背着沉重的铅衣,在DSA旁亲自操作、悉心带教,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稍懂一点医学知识的人都知道,介入放射技术如同一柄双刃剑,医生治疗疾病时,难免会被X射线伤害,影响身体健康,但刘子江教授坦然无惧地说:“干这一行,怎么可能回避X射线呢?”

曾经与其共事过的广福同事、学生李忠学回忆说,刘子江教授在工作中一丝不苟,在带教中严厉且严格。印象最深的是只要他一进入机房,就进入了忘我的境界,是有名的“拼命三郎”。浦江、丽水、缙云等地的患者都慕名前来求医,凡是有危重病人或疑难手术,无论是深更半夜,还是有病在身,他总是亲自参加抢救。

刘子江教授常说:“作为一名医生,离开了病人就好像鱼离开了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为病人做点事。”正是有了他的精神引领和技术带领,广福介入科在浙江中西部地区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以肺、肝肿瘤介入治疗为特色,配备有日本岛津血管造影机(DSA),开设有门诊、病房、手术室,实力雄厚。

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滕皋军也曾为广福介入科发展带来开拓性的助力。2005年,滕皋军院士及其团队进驻广福,对介入科的诊疗范围进行系统性拓展。从原先的肺、肝肿瘤,拓展到各种原发性恶性肿瘤及转移瘤、骨质疏松和肿瘤骨转移的椎体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食道狭窄、肠道狭窄、输尿管狭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各种大出血(呼吸道、消化道、创伤性)等。各类治疗方式在全市位列先进,其中,肝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一直走在全省前列。

5年前,该科再度抓住发展机遇,引入可开展心脏介入治疗的飞利浦 Allura Xper FD10 血管造影机(DSA),同时,引进相关专家,配强团队力量,助力科室微创介入治疗跃升新平台。

目前,介入科团队共8名医生、3名护士,可以独立开展各种原发性恶性肿瘤及转移瘤的化疗栓塞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经皮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经皮穿刺活检术、肿瘤转移(包括骨转移)碘-125粒子植入术,脾亢的栓塞治疗,经皮穿胆道引流术,消化道、胆道支架植入术,气道支架植入术,外周动脉支架植入术,门静脉支架植入术,以及急诊大出血抢救的介入治疗,各种腔道狭窄的球囊扩张成形术等。各项治疗手段操作成熟,每年开展各类介入手术1100余例。其中,该科特有的介入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经皮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不仅创口小、操作时间短,且手术几乎不出血,目前已成功开展数千例,获患者好评。

介入微创显身手

除了利用医学影像对疾病作出诊断外,还可以在其引导下做精准治疗。介入治疗是介于外科、内科之间的新兴微创治疗方法,即在不开刀的情况下,通过皮肤上建立几毫米大小的人工通道或利用人体自然通道,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微创治疗的方法,具有准确、安全、高效、适应症广、并发症少等特点。

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介入科主任张献南介绍,要在影像下做治疗,就需要很多先进的设备,介入治疗技术不断提升都得益于医疗设备的发展和迭代更新。

DSA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简称,其最大的特点在于能实时反映供血动脉、回流静脉等信息,清晰显示血管变异情况,并能动态显示病灶血流动力学特点,分辨率高,同时可进行血管内治疗。

“这是一项医疗技术的重要革命。”张献南说,以前肺部病灶的穿刺活检需要依靠CT多次扫描定点、定位,耗费时间长,对医生的技术、经验要求高,而如今利用DSA-CBCT功能可实时图像引导,实现动态观察,减少外在干扰因素,助力精准到达目标病灶,取得标本,作出诊断或给予治疗。

有一名矽肺患者伴发肺腺癌,肺功能很差,失去手术机会,只能靠吸氧存活。在广福介入科团队的帮助下,利用DSA引导,通过特定载药方式精准给药,副反应小,治疗效果明显,患者生存期延长了十几年,因脱离氧气机,生活质量有了明显好转。

8年前,有一名50多岁的肝癌中期患者,在广福介入科经两次介入治疗,病灶消失,至今每年复查各项指标良好。

一名六旬女患者颈部及右肩部疼痛一个多月后入院。该患者甲状腺癌、结肠癌综合治疗5年,颈、胸椎及肩胛骨多发骨转移,疼痛夜间加重,没有一个体位可以安睡,痛苦难言。常规口服镇痛药物后,疼痛并未得到缓解。服用吗啡等阿片类药物后,患者还出现了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张献南建议行碘-125粒子植入术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治疗后第二天早晨7时,患者兴高采烈地走到导管室门口告诉张献南:“真的不疼了,太好了,昨晚是我这么久以来睡得最舒服、最安心的一晚。”随后,该患者积极配合肿瘤相关治疗。1年后再次行碘-125粒子植入治疗,疼痛控制良好。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天有550万名癌症患者受到疼痛的折磨。难治性癌痛的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综合药物的使用,还需要介入治疗的参与。常用的介入治疗方式包括:患者自控镇痛技术;神经毁损术;经皮椎体成形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术;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如今,临床医生越来越提倡及早进行癌痛介入治疗,尽早干预,而不是将其作为癌痛治疗的“最后选择”。

设备升级来助阵

在介入治疗的设备引进投入方面,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始终走在行业前沿。无论是20年前第一台DSA的落地,还是如今亮相的第三台飞利浦AZURION 7 M20-R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都体现了该院在设备升级、技术革新、科技投入等方面的重视与魄力。

在明亮的手术间里,记者看到了这台簇新的机器,机身线条流畅,充满科技感。在传统DSA基础上,新机器操作更智能、更安全,平台先进性、硬件参数、剂量安全性、临床应用等均为目前业界领先水平,可保障复杂手术顺利进行。

据了解,这台DSA技术多元升级,如大平板、智慧剂量管理、多平台图像信息等,确保诊治中可以得到最优的图像,在脑血管及肿瘤等需要放大图像的应用中可做到无损放大,让患者血管图像显示得更加清晰,将为病人提供精准快捷的介入治疗。同时,它还搭载全面的低剂量管理方案和剂量控制新技术的应用,让剂量控制达到更合理水平。

这是一款全兼容模式的DSA,拥有全新技术平台,适用于各种心血管、脑血管、外周血管、肿瘤等专科的介入诊治,定位更灵活、更方便;夹板探测器探测能力更强,辐射更少;图像的分辨率提高,微血管的显示更清晰、更直观,手术时间更短,介入手术更安全。

“随着医疗发展,原有的DSA设备已不能满足临床诊治的需求。每次遇到导管无法前行时,我们心里既焦急又无奈,想着‘要是能再往前5厘米’就好了。”张献南坦言,现在新“武器”的到来,无疑是为日新月异的“介入时代”注入一剂强心针,让该院介入发展如虎添翼。“心里踏实了,信心更足了。”这是当下广福介入科团队成员的心声。

“今后,我们将继续发挥工匠精神,做精技术手段,拓展治疗范围,为患者带来更安全、精准、可靠的微创介入治疗。”张献南说。

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吴晓虞说,建院70周年来,在数代广福人的共同努力下,医院始终秉承“厚德敬业、守正创新”的价值观,在规模、环境、技术、设备、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今,飞利浦AZURION 7 M20-R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的投入使用,更犹如一柄“神兵利器”,为医院增加了战斗力。基于此次升级,医院将在临床诊疗水平上实现进一步突破,全面发展肿瘤介入治疗,增强心脑血管介入能力,同时与内镜介入、超声介入协同打造一站式、复合式介入手术室,将先进、前沿的医学介入技术应用于临床,造福更多患者。记者 朱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