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问卷调查、体验文明乘坐轨道交通
小记者化身“金轨体验官”:对不文明行为说“不”
随着金华城际交通快速发展,轨道交通作为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其文明乘车环境直接关系到每一位乘客的出行体验与城市形象。上周,来自金华市环城小学的30名小记者化身“金轨体验官”,前往轨道交通金华站和双溪西路站,开展金华轨道交通文明情况调查。
现场,小记者们深入调查、了解当前轨道交通环境中存在的不文明现象,通过数据收集与分析,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共同促进金华地铁文明乘车风尚的提升,让每一次出行成为城市文明的流动风景线。
零距离感受金华轨道交通
“您好,请问您要去哪个车站?”探访金华轨道交通,从金华站开始。环城小学三(2)班的小记者们化身超有范的“小售票员”“小安检员”,了解轨道交通票务知识和安检机的工作原理。在技能展示环节,工作人员进行消防服穿戴展示,并耐心讲解。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小记者们还尝试穿戴了消防服,体会到了工作人员的不易。
在反诈长廊,轨道公安的民警通过讲解反诈宣传标语、防诈骗公式、视频宣传片等内容,带小记者们沉浸式体验“金轨反诈之旅”。
“《赠汪伦》……”小记者们乘轨道交通至双溪西路站,驻足观看站台上精心布置的诗词墙,争相背起古诗词,感受现代与传统文化的碰撞。
现场问卷调查:对不文明行为说“不”
据了解,2023年,金义东市域轨道交通全线累计安全运送乘客3697.51万人次,日均10.13万人次,在省内仅次于杭甬两大城市。轨道交通逐渐成为我市的交通大动脉,为市民上班、上学、商务、就医等提供快速便捷的通勤服务。
在轨道交通金华站A口入口处的通道上,小记者发现有人自带垫子躺在过道上,不一会又起身抽起了烟,带队的轨道交通工作人员见状立马制止并提醒。经过了解,小记者们这才得知,夏季有不少市民会到轨道交通的站内乘凉,虽然站内也为市民提供了专门的乘凉休息区,但是供不应求,有的市民便选择随意地躺坐。
小记者们在试乘过程中,发现在人员多、密度大的轨道交通空间里,不时有个别不文明行为出现。除了在站内、车厢内躺卧,还有上下车时的“面面相觑”、手机外放声音、车厢内饮食等现象。对此,小记者们专门设计了轨道交通文明调查问卷,在现场进行发放,回收问卷98份。此外,线上调查问卷,共回收106份。
带队老师带领小记者们对调查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在填写问卷的204人中,有近40%的受访者表示在乘坐轨道交通时被不文明行为影响过。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电子设备声音外放’‘大声喧闹’,其次是‘车厢内饮食’‘不排队候车’‘在车厢内躺卧’等行为。”
文明乘车,需要共同助力
金华轨道交通集团金华南站站长张晓琴表示,从车站内的监测和实际工作中了解到,目前最为普遍且难以控制的不文明行为,基本上和小记者的调查情况相符,包括饮食、车厢内躺卧等,夏天还会有一些人滞留在站内充电、躺卧休息等。针对这些不文明行为,金华轨道交通集团目前在管理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增加车站内巡逻的人、借助科技手段安装监控、增加驻站辅警帮助相关乘客等。
管理不文明现象并非易事,金华轨道交通相关负责人坦言,在此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挑战和困难。在高峰时段或特殊节假日,相关不文明现象也会有所增加,对此金华轨道交通集团会在现场增加巡逻人员,维护现场秩序,同时提前拉铁网布置车站环境;通过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来提高乘客的文明乘车意识,“最多的是‘五走进’活动,同时对接机构、学校进行宣传教育”。
采访后,不少小记者表示,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或者公共场所,都要做一位文明的小使者,从点滴做起,共同营造文明的社会环境。
本报记者 方玲珊 实习生 李余美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