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05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5版:晚晴

唤醒金华春信

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古人以二十八星宿表示日、月、星辰的天象位置,在仲春卯月之初,东方七宿中的角宿,黄昏时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上。这时,整条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有角宿露出头角,故被称为“龙抬头”。

“龙抬头”这天,在金华山乡,早起的人们迎着有点冷的风,踏着青泥上山。这时候的田野,还有点寒气,但在人们的憧憬里,已经是满满的春气。孩子手拿着龙头龙身龙尾形状的风筝,乐呵呵奔跑着,那是孩子对于“龙抬头”的真诚愿望。

在金华,“龙抬头”这天的饮食颇有特色。在农村,饮食方面更加传统,包括各种“龙食”。饺子称之为“吃龙耳”,面条称之为“扶龙须”,米饭称之为“吃龙子”,馄饨称之为“吃龙眼”,春饼称之为“吃龙鳞”,人们吃与龙有关的食物以祈求吉祥如意。在一些偏远乡村还有不食荤腥的做法。城市吃“龙食”也会买饺子、面条等,大家边吃边嬉边谈话,亲情在这个温馨氛围中更浓。

金华民间农历二月初二活动项目丰富,也富有浓郁的乡土色彩和地方特色。舞龙就是“龙抬头”节庆活动里最隆重的活动之一。如金东区孝顺镇在农历二月初二就有舞布龙、迎龙灯之说。龙灯一般由若干节组成,每节各有不同的样子和形状,人们舞龙灯祈愿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塘雅镇清江村会举行划旱船活动,旱船主要以竹、木为架,用布缝制成小船的形状,划旱船的人模仿划船人在水中的样子翩翩起舞。在武义县履坦镇叶长埠村,村民会在武义江上举行水上游龙活动,将各种表现龙的形体道具放到江面上表演,并且还展示各种各样的龙形道具,以此来烘托节日氛围,吸引村民及游客前来参观。

部分社区与学校还会举办一些创意活动,继承这传统风俗。例如举行知识宣讲会、手工制作“龙”,或者举办关于“龙抬头”的绘画比赛等,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与儿童都参与进来,以新的形式了解和传承民俗。

在金华的一些古村落,还保留着“祭龙”的仪式,村民们怀着敬意,围在祠堂前,备好祭品,祈求龙神保佑村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庄严肃穆的仪式中,传承着古时候金华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龙抬头”,唤醒金华春信。“龙抬头”的敬奉,是敬奉龙,也是敬奉春,敬奉人间美好的生活。而“龙抬头”的民俗,在历史的长河中,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星,照亮着金华历史,也照亮着人们前进的路途。

(徐益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