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吵3架,初二男生“浑身带刺”
如何应对孩子的叛逆
“儿子今年上初二,处于叛逆期,很爱发脾气,搞得大家都不痛快。”日前,陆女士打进6138热线寻求帮助。就拿上个周末来说,她和儿子一天吵了3架,气得晚上睡不着觉。“儿子成绩不稳定,我批评他学习不认真,他就冲我大吼大叫;他对妹妹太凶,我骂了他几句,他就呛回来;我做饭时发现料酒没了,让他去小区超市买一瓶,他不肯跑腿,我发了火,一来二去‘战况’又升级了,最后他还赌气不肯吃饭。”陆女士说,其实这些本来都是小事,但儿子的态度特别差,闹得家里鸡飞狗跳,亲子关系也因此变得紧张。她想不明白,以前挺懂事的儿子,怎么现在变得“浑身带刺”?
叛逆期其实是成长期
“有些家长感觉孩子上初中后变得特别叛逆,这其实是正常现象。”在做个案咨询的过程中,6138热线志愿者、金华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专职副主任罗良庆说,“家长要意识到,所谓叛逆期,其实是成长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身体、心智都在快速发展,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希望被家长当成大人来对待。如果家长沿用以前的养育模式,高控制、高期待,容易引起亲子矛盾。对陆女士来说,现在应该改变管教的态度和方法,给孩子留出足够的空间。生活上、学习上多让孩子自己做主,不要过度干涉。
进入初中,孩子的学业压力更大,人际关系也慢慢变得复杂。孩子产生负面情绪,想发泄时,往往不会冲着外人,而是冲着最亲近的家人。面对这种情况,如果家长凭借自己的主观认知和判断,一味唠叨、说教,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冲突不断。此时家长要做的是让孩子消化负面情绪,再进行适当引导,否则再正确的话孩子也听不进去。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变了,一点都不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实际上,家长没有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只是习惯于把各种问题归咎到孩子身上。很多时候,家长的焦虑影响到孩子,小问题也被放大了。因此在跟孩子相处时,家长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此基础上,才能一步步改善亲子关系。
家长要多包容少较劲
初中阶段的孩子,体格上已经有大人的样子,但心智尚处于半成熟状态。他们情绪不稳定,会为一点小事发脾气,这并非故意和家长对着干。家长应该调整心态,沉住气,对孩子多几分包容和理解。
孩子爱面子,那就用温和的方式去引导,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如果家长暂时没有很好的办法处理孩子当下发生的一些问题,那就认真倾听,给予关心和支持,陪孩子聊聊感兴趣的话题、做喜欢的事情等。在一些小问题上发生摩擦时,家长不要和孩子较劲。等孩子情绪稳定下来,再好好沟通,听听孩子的想法,下回就能避免。至于学习方面,最关键的是激发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此外,在很多家庭,孩子的养育过程往往由妈妈主导,爸爸经常处于缺位状态,有的是主动退出家庭教育,有的是无意识地被边缘化。一旦孩子出现问题,感到焦虑、急于寻求帮助的也是妈妈。陆女士面临的正是这种情况,接下来需要改变。罗良庆说:“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爸爸妈妈应该共同参与孩子的养育过程,多陪伴,多互动。同时,爸爸还要给妈妈多一些鼓励、包容、赞许,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本报记者 姚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