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守护瘫痪丈夫
在述说23年前的往事时,江宝英双手哆嗦,腿脚也止不住开始颤抖。“我不知道……不知道那段时间是怎么熬过来的。”她掩面哭泣,极力控制那段回忆带来的伤痛。
2002年,她的丈夫叶国芳因一次车祸,从一名小学老师变成瘫痪在床的病人。23年来,江宝英守候在他身侧不离不弃,帮助丈夫逐渐找回失去的知觉与行动能力。“我现在能坐、手能移动,都要感谢我的妻子。”叶国芳说。
一场意料之外的交通事故
叶国芳记得很清楚,自己摔倒那天是2002年2月24日,农历正月十三。那天兰溪市游埠镇下王小学开学报到,他作为班主任很早就来到班上迎接学生。忙碌了一天后,下午5时,他骑自行车回家途中遇到了交通事故。
在叶国芳的记忆中,自己翻下去的坡约两三米高,在当时的土路边,一辆摩托车交会时忽然向他冲来,他扭着车头躲闪,连人带车滚下坡去,随即失去意识。等到醒来,叶国芳看到一轮圆月挂在天上,那辆摩托车已经不见踪影,他想站起来却发现身体动不了,心里猜测可能是有些骨头断了。
不知过了多久,他听到路上有两个人聊天的声音渐渐靠近,于是大声呼叫救命。一个路过的男子循声找到了被杂草掩盖的叶国芳。
路人问清楚情况,找到叶国芳的妻子江宝英,江宝英从村里叫了五六个熟人来帮忙。大家用门板、扁担、绳索,齐心协力将叶国芳从坡底解救上来,运回家里。
然而,得救的欣喜并没有在这个家里持续多久。第二天早上,叶国芳还是不会动,江宝英隐隐觉得丈夫的情况不是普通骨折那么简单。
一个难以接受的医学诊断
果然,第二天上午到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们,叶国芳第三至五节脊椎粉碎性骨折。
原先,丈夫在学校教书,自己在村里种地,唯一的儿子也已经到了上大学的年纪,他们往后的生活应该是宁静而满足的。但现在一切都变成了泡影,江宝英难以接受这个打击,但又不愿在叶国芳面前表露出来,只能自己躲着流泪。
丈夫接受手术治疗,住院20多天,江宝英总跟在护士边上,悄悄学习料理瘫痪病人的方法,洗脸、翻身、按摩、饮食……
每当夜深,病房里一片寂静,只有仪器发出的滴答声,江宝英躺在折叠椅上,难以入眠。她望着病床上的丈夫,暗暗告诉自己,只要叶国芳还在,她就会坚守下去。
江宝英时常去医生办公室,询问高位截瘫的治愈率,缠着不同的医生问是否有痊愈的可能,得到的答案往往是:有改善的可能,但不乐观。
一个不离不弃的爱情故事
现在,江宝英与叶国芳住在金华开发区西关街道金艺社区。江宝英已经68岁,叶国芳也已75岁。“2019年我查出来高血压,开始吃降压药了。”江宝英说,照顾丈夫已经成为她的习惯,而随着年龄变大,这项工作变得日益繁重。
每天早上5时,江宝英会准时醒来,为了照顾丈夫,她已经习惯睡不上整觉。“该翻身了。”她搓热手掌伸进被窝,触到丈夫无法动弹的身体。20多年的护理让这个动作如同工厂流水线般精准:左手托腰,右臂垫臀,侧翻后立即塞入枕头。之后,她做好早饭,帮助丈夫坐上轮椅,推着他来到客厅,喂完早饭已是日上三竿。
“有时候我都不知道她这么瘦,是怎么抱得动我的。”叶国芳说,瘫痪后一段时间,他因术后卧床缺少运动,肌肉量急剧下降,体重只剩几十斤,江宝英抱他就像抱小孩。后来,江宝英天天给他做复健,按摩关键穴位,调整饮食,叶国芳的体重慢慢恢复,现在已有六七十公斤。
“她总会想出一些新奇的办法,叫我做复健,把我当学生一样。”叶国芳说,自己当了一辈子老师,却在妻子手里变成了学生。就拿最近来说,江宝英不知从哪弄来一根直径10厘米左右的笔直树干,绑在一张旧床上,做成一个简易的支架,让叶国芳扶着往前走。
从只能卧床到能坐起,上肢从完全失去知觉到能自主移动,江宝英从未放弃改善丈夫行动能力的努力。“这些年很难,但我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江宝英说,自己17岁的时候认识叶国芳,他是自己的初恋,婚姻前20多年,丈夫是家里的顶梁柱,“后面轮到我顶”。
这23年的时间厚度丈量出了江宝英身上的勇气和毅力,撰写了迎难而上的人生诗篇,也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爱和责任。 本报记者 俞夏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