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3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1版:头版

“3·15”即将来临

十大典型案例教你维权

本报记者 刘小刚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来临。日前,市消保委公布2024年度全市消费维权十大典型案例。据统计,2024年,全市消保委系统共受理投诉252883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550.24万元,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全方位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市消保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大典型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通过以案释法,可给广大消费者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发。

案例一 线上购车有风险 定金支付应谨慎

2024年8月,湖南长沙林女士在抖音某直播间看中了一辆总价26万元的二手宝马车,向商家支付了1.2万元定金。到现场看车时,林女士发现该车辆出过严重车祸且经过切割修复,并非直播间宣传的轻微事故车。林女士要求商家退回定金遭拒,遂向婺城区消保委寻求帮助。

婺城区消保委调查确认林女士反映的情况属实,商家直播时隐瞒了该车的重要问题信息。婺城区消保委对商家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消保委及时组织调解,商家退还了消费者1.2万元定金,双方达成和解。

案例二

塑料袋卖出螃蟹价 如此售卖不合理

2024年11月,胡女士在金东区某农贸市场花200多元买了一袋螃蟹,回家后发现,商家用的塑料袋重50克,称重时未去除塑料袋重量按螃蟹价收费。胡女士要求商家赔偿遭拒,遂向金东区消保委投诉。

金东区消保委调查确认胡女士反映的情况属实,商家的行为违法,遂对商家进行了批评教育,商家承认错误并纠正了违法行为。经调解,商家退回多收的款项并赔偿,双方达成和解。

案例三

集赞免单提前止 商家违约需赔偿

2024年11月,金华开发区某海鲜自助餐饮店在微信公众号推出“集228赞可免费吃霸王餐”的促销活动,吸引众多消费者参与。然而未到活动截止时间,商家以“部分消费者利用不正当手段进行虚假集赞”为由提前结束活动。消费者对此提出异议,遂向金华开发区消保委投诉。

经金华开发区消保委批评教育,商家承认是因成本超支才提前结束活动,随后在其微信公众号发布致歉声明,给达到集赞要求的消费者提供补偿,双方达成和解。

案例四

向未成年人售酒 违法害人受处罚

2024年2月,吴女士向兰溪市消保委反映,称某商店向其14周岁的女儿销售白酒、啤酒,导致孩子饮酒过量入院治疗,双方就医药费赔偿问题发生纠纷。吴女士投诉要求商家赔偿医药费。

兰溪市市场监管局经调查确认吴女士反映的情况属实,商家存在向未成年人售酒的违法行为并在销售过程中未确认未成年人的身份信息,依法应承担赔偿责任。兰溪市市场监管局对此案立案处罚并组织双方调解,商家赔付了2000元医药费。

案例五

旅游协议须履行 退费规则要明晰

2024年8月,王女士支付23900元在东阳某旅行社订购了西北大环线7日游。在跟团抵达兰州后,王女士认为旅行社安排的住宿酒店环境未达到协议标准、未提供宣传的免费游玩项目,拒绝跟团游玩后续行程。离团后王女士要求组团旅行社退还相关费用,遭到拒绝,遂进行投诉。

经东阳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调解,旅行社扣除必要的费用后,将余款21128元退还王女士,双方达成和解。

案例六:警惕“净水器骗局” 遇质量问题可退

2024年12月,金先生向东阳市消保委反映,东阳市湖溪镇某饭店内有人针对老年人开展会销活动,几十位老人在讲师宣传演示下购买了2980元一台的净水机。之后部分老人使用时发现机器漏水、水质浑浊等质量问题,想要维修或退货却联系不上售后人员。

东阳市消保委湖溪分会经过多方努力,与售后人员取得了联系,又经过3轮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完成了44台净水机的退货退款。

案例七:“缩水榴莲”引投诉 虚假宣传要严惩

2024年7月,义乌市市场监管局收到多起消费者投诉,称在某直播间花178元购买的宣称是5公斤重的A级金枕榴莲,实际重量只有1—2公斤,联系官方客服退款无果。

经核实,该直播间已售出4300余单榴莲,存在着短斤缺两现象。义乌市市场监管局依法对涉事企业进行了批评教育,对违法行为作出了行政处罚。直播运营企业认识到了自身行为的错误,完成70余万元的退款。

案例八:抵制擅自加菜 保障公平交易

2024年9月,陈女士在永康市某超市按照喜好夹选一些凉拌素菜,交由超市员工拌制并称重。食用时,陈女士发现菜内混入了三种自己并未夹选的蔬菜,认为自身权益受损,遂向永康市消保委投诉,要求商家给出合理解释。

经永康市消保委调查,商家承认是超市员工为提高销售额擅自给消费者加入了一些菜品。消保委工作人员对商家及员工进行了批评教育。商家向陈女士道歉并给予相应赔偿。

案例九:拒信不实疗效 守护老人权益

2024年4月,张先生反映浦江县某公司销售小分子肽产品,宣称能“包治百病”。张先生认为该公司虚假宣传,其父母花费6000多元购入该产品,要求退货退款。

经核实,该公司销售的小分子肽产品为特殊膳食食品,并无治疗或预防疾病的功效。浦江县市场监管局随即立案查处并组织调解,公司对所有提出退款诉求的老人进行了退款。

案例十:美容消费需谨慎 宣传噱头勿轻信

2024年1月,李女士被武义县某化妆品店“免费体验”的宣传吸引进店,商家宣称店内一款美容去皱套餐可以达到“令人年轻10岁”的显著效果。李女士消费6次,花费近3万元后却未达到宣传的效果,遂向武义县消保委投诉,要求商家退还部分消费款。

武义县消保委调查后确定消费者反映的情况属实,商家存在虚假夸大的宣传,并对经营者进行了批评教育,经多次调解,最终商家退还李女士2.3万元,双方达成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