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4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1版:头版

“这就是中国商人的灵魂”

义乌老板娘创业之歌 唱火海外华人圈

“儿时的义乌声声拨浪鼓,吸引着孩童唱着歌跳舞。星河万里梦深藏血脉中,野蛮着勤奋着逆境中不服输。那年我十三,学会了摆摊,岁月在沉淀,星河在流转。春秋三十载,踏遍五洲四海,纵有凄风冷雨,依旧初心不换……”这首演唱并不专业的歌曲,细听词中故事是否已深深打动了你?

你可能没想到,这首名为《那年我十三》的原创歌曲,是以义乌老板娘真实创业故事为创作灵感,并由这位逆袭人生的义乌老板娘本人演唱的。

这首唱出义乌老板娘创业故事的歌曲,故事原型是从送货小妹到品牌女王的85后何犁红,每句歌词都是何犁红真实人生的注脚,也是她对自己青涩创业岁月的回望。去年底,《那年我十三》在义乌小商品城Chinagoods年度盛典“数贸地球人 义乌天团Show”上首发。

3月11日,这首歌被翻译成英文,由美籍华人网红歌手Tina翻唱,在海外华人圈掀起热潮。Tina说:“我父母也是做生意的,听到《那年我十三》这首歌,就想起了那段艰难的创业岁月,很有共鸣。”特别是歌词中“I kept the fire burning and dreams take flight.(纵有凄风冷雨,依然初心不换)”的坚韧与豪情,让无数海外网友直呼:“这就是中国商人的灵魂!”

歌中的真实逆袭人生

1987年出生的何犁红是义乌博众文化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凯瑞、米凯伦品牌主理人。歌曲MV中的一幕幕,正是上世纪90年代末何犁红创业初始的还原。回看她的奋斗史,你不得不感慨这是一段饱含汗水与辛酸,但又蕴藏希望的励志人生:

13岁那年,成长在佛堂的“义乌囡”何犁红因贫辍学。作为家中大姐,她小小年纪就来到篁园市场打工,当过包装工、蹬过送货三轮车、在市场里做过看店小妹。17岁时,何犁红带着妈妈东拼西凑两个月借到1.5万元本金,租下义乌国际商贸城最偏的一个摊位,跟着温州商人学供货,第一年就赚到了70万元。20岁时,她转型办厂,空窗8个月后拿下首笔20万元的外贸订单。两年后,她创立自主品牌凯瑞,将中国设计的礼品袋卖向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之后,她转身开拓国内市场,打造文创品牌米凯伦,3个月就成功打开销路。

何犁红说,这首歌是她的朋友为她创作的。“当天,我们一起工作到很晚,在义乌街头吃夜宵,说起我的经历, 他们两个大男人都感动了。”

她告诉记者,在MV中,有很多镜头还原了自己当年的经历。故事开头,小女孩站在市场盯着一个义乌“三分饼”馋到挪不开步;十来岁的小女孩跟在外地老板身后“求进货”;小学还没毕业的她为了学打字,翻坏了4本字典;干了一天活满身都是泥巴的女孩,在叠了很多层报纸的小轿车座位上忐忑不安……

何犁红透露,《那年我十三》这首歌写好后,朋友邀请她演唱并出镜,一开始她有些犹豫。“因为早年做生意伤了嗓子,我的声音非常沙哑,在他们的鼓励下,我愿意尝试一下。”

她说,创作这首歌的初衷让自己踏出了出镜唱歌的“第一次”。一方面,她想让更多人看到义乌老板娘真实的奋斗故事,告诉大家这是一群“一步一个脚印闯出来的女人”;另一方面,她也希望自己的亲身经历能激励那些想要创业的年轻人,“当年那么苦我都成功了,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MV拍出来的那晚,我和家里人一起反反复复看了10多遍,大家都泪流满面。”何犁红说,自己每看一遍就回忆一次过往,眼泪怎么也止不住。“这是幸福的眼泪,是对13岁的自己的佩服和感谢。”

不止何犁红,很多义乌老板娘都是哭着听完这首歌的。“因为这不仅是我的故事,也是很多义乌老板娘共同的故事。”

从“单打独斗”到“品牌出海”

何犁红的创业史,是一部“不服输”的奋斗史。她用20多年时间,从底层逆袭为坐拥2万平方米厂房、1000多平方米展厅、4间义乌国际商贸城店铺的“富一代”,更让凯瑞成为全球采购商心中的品质代名词。

作为义乌最早一批注册品牌的商户,何犁红深谙品牌的重要性。她说:“品牌不是LOGO,是文化和信任的沉淀。”她带领团队走遍数十国调研民俗文化,重金投入原创设计,将中国风元素融入包装袋。如今,凯瑞每年推出3000多款新品,用“中国创意”征服世界。

歌词中的“踏遍五洲四海”,源于现实中她足迹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的写实;MV中穿梭于义乌市场与全球展会的画面,则是义乌老板娘将“诚信经营”“敢闯敢拼”的义商精神凝练成了文化符号……这也让很多听过歌、看过MV的外商感叹:“原来中国制造的背后,是这样一群有血有肉的企业家!”

如今,何犁红已成长为义乌市品牌发展促进会会长。作为引领行业趋势的先锋人物,她不局限于“单打独斗”,而是携手178家头部企业,打响一场义乌“品牌出海”的团战。

记者了解到,今年1月,Yiwu Selection品牌出海集合店首店开业,8天后签约非洲肯尼亚店,随后连续签约3—7号全球品牌授权店;3月11日,8号店落地南非,178个义乌品牌集体亮相全球市场。

“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商户升级营销模式,从传统B2B采购批发模式向更加高效、灵活的品牌代理模式转型。”何犁红说,义乌是一个汇聚全球客商的地方,在这里不仅拥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供应链,更是商品从生产到品牌转型最好的孵化地。“今天的义乌不仅是‘世界超市’,更是中国品牌出海的灯塔。”

从13岁的摆摊少女到全球品牌推手,何犁红的故事仍在继续。义乌市场的繁荣,是7.5万个商铺背后,像“何犁红”一样的老板娘用汗水与智慧浇筑的贸易征程。

为何义乌能突围全球供应链竞争?答案或许就藏在《那年我十三》的旋律中:是13岁少女在摊位前的倔强,是义乌商人“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拼搏,是几十年如一日“以诚待人、敢为人先”的信仰,更是勇于抱团合作换来的品牌出海的“义乌速度”。

正如《那年我十三》中所唱:“我描绘花火的模样加速希望,我记录满天的星光照亮信仰,我跨过无际的海洋举目皆晴朗,回首过往伴着义乌肆意闯荡……” 本报记者 汪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