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8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5版:服务

蚌农开启水上“春耕”

你的珍珠开始寄苗了

朱韶华在加热大棚里,仔细检查黄颡鱼里稚蚌寄苗的孕育情况

武义是国内珍珠蚌育苗规模化产业聚集地。在珍珠行业中,多年来素有销售在诸暨、养殖在金华、蚌苗在武义的说法。眼下,是蚌农寄苗的关键期。昨日,记者在国家贝类产业体系金华综合试验点——武义县王宅镇韶华珍珠养殖基地里见到,蚌农们正在打捞用于繁育寄生蚌苗的黄颡鱼(又名黄刺鱼)。

朱韶华从事珍珠蚌苗繁育已经20多年,他的养殖场年产优质蚌苗3000~5000万枚。“挑选好成熟的母蚌经过‘吐籽’、清洗、过筛、寄生等环节,就可以将母蚌所产生的钩介幼虫寄生到捞捕上来的黄颡鱼的腮上。这一过程就叫寄苗。”朱韶华介绍,寄苗是影响珍珠蚌苗产量的关键一步,对珍珠蚌苗产量至关重要。当黄颡鱼完成“保姆”的使命后,一部分放回鱼塘里明年再用于稚蚌寄苗,一部分放入池塘,通过一段时间放养后,便可以上市出售,成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珍珠蚌苗的繁殖季节一般在每年的3月到5月。据介绍,“种蚌”所产生的钩介幼虫需寄生在黄颡鱼的鳃瓣和鳍条上,起孕育稚蚌的作用。脱落后的稚蚌长至1厘米以上,就可以出售,进入下一个阶段——小蚌培育,随后生长成珍珠蚌,经过人工接种,培育出精美的珍珠。

近年来,随着珍珠饰品走热,珍珠蚌苗价格“水涨船高”,品质也更显重要。“让钩介幼虫寄生多久,是门学问,时间短了,蚌苗没成熟;时间久了,黄颡鱼可能会因为长时间寄生而死亡。我们反复实验发现,把时间控制在7天左右就从加热室中拿出的时间最合适。”为应对初春气候多变,养殖场里17台空气能加热设备24小时运转,源源不断地向大棚输送温热的水,确保棚内水温维持在适合寄苗的25℃左右,减少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朱韶华夫妇还为其他蚌苗繁殖户提供“寄主鱼”。记者在现场看到,黄颡鱼捕捞塘旁,朱韶华正详细记录着蚌农们所需黄颡鱼的数量,保障武义蚌苗生产用“寄主鱼”的供应。

朱韶华繁殖场的水塘里饲养草鱼、鲫鱼等“四大家鱼”,利用鱼的排泄物肥水繁育珍珠蚌苗,在产出珍珠蚌苗的同时还能产出几万斤鱼,达到了鱼蚌共生的效果,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这种利用养殖尾水繁育珍珠小蚌的模式还对生态保护起了很大作用,大大降低养殖尾水对环境的污染。

本报记者 傅俊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