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9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6版:教育·校园

用仪式感拨动学子成长的心弦

“十八成人礼”,让爱达未来

“我们既欣慰于你的成长,又生出雏鸟离巢般的不舍,但更想郑重地对你说:亲爱的孩子,欢迎来到成年人的世界。”

在儿子18岁成人礼现场,拿起这封反复琢磨修改的家书,潘天乐的爸爸思绪万千,眼角泛起点点泪花,“孩子不知不觉就长大了,很感慨,也为他高兴”。

佩戴成人帽、徽章,互读家书,与父母牵手迈过成人门……3月16日,在父母和老师的陪伴下,浙师大附中和金华芙蓉外国语学校的1100余名高三学子完成了18岁的成人礼。

现场氛围温馨而热烈,师生家长们触景生情,几度感动落泪。十八成人,满满的仪式感为学子们的未来人生铺上新底色。

互读家书,深沉爱意催人泪下

家书为媒,互诉衷肠。1100余封家书,承载着1100余个家庭的爱与幸福。平时羞于表达的爱意,在这一刻喷涌而出。

“我们把这封信作为礼物送给你,和你一起分享爱和期许。”童丹阳的爸爸在给女儿的信中,写到如何过好大学生活,写择友、爱情,给女儿传递持续学习的理念,“去拥抱属于你的星辰大海”。

童丹阳回忆起爸爸陪着一起解数学题的一幕幕场景,她告诉爸爸:“你们是我的良师益友,是我的心灵支柱,是我一往无前的底气和后盾。”

“我看到好多家长都感动得哭了,我也哭了,所以跑到一旁冷静了一会。”浙师大附中高三(19)班班主任李嘉懿在互读家书环节,给班里每个学生和家长都拍了照片。

这些照片中,有一张很特别,一个腿部受伤的学生拄着拐杖出现在人群中。“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我家孩子即使骨折了也没有请假,他爸爸特地从单位请假赶过来。”曹汇博的妈妈说,孩子写的家书里都是肺腑之言,看着忍不住落泪。

寄语未来,成长之旅“一路生花”

记者看到,在家书中,责任是谈得最多的关键词。潘天乐的爸爸说,成长不仅是权利的延伸,更是责任的觉醒。童丹阳的爸爸告诉女儿,责任二字的分量,“会在未来某一天让你真正理解它”。

18岁,肩负起责任,也收获期望和鼓励。在这场成人礼上,老师们送上暖心寄语,用爱引领孩子们成长。“以草木之心感受美好,以芳草之志仰望星河”“祝同学们电场磁场一路通畅”“用法家的严谨姿态、道家的沉稳心态,保持兵家的奋进状态,一路狂飙蟾宫折桂”“戴上耐力护腕,系紧抗压护腰,穿上梦想跑鞋”……高三年级的班主任、教研组长们在台上,为学子们送上铿锵有力的祝福,台下的学生和家长们不时鼓掌欢呼。

现场,李嘉懿老师深有感触地说,学校举办这样的成人礼,将这一天“标记”,让孩子们理解父母的付出,感受成长的意义。

一年一度,助力学子圆梦高考

此次成人礼,该校统一准备了成人帽、成人徽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人证书,学生代表和家委代表分别上台表演诗歌朗诵、歌曲演唱等节目。

高三年级管理中心主任陈小伟告诉记者,除了学校层面,各班也策划了个性化活动。“我们安排了学生跟家长、老师互动的环节,希望这种互动能化为高三学子成长的动力。”陈小伟说。

在成人礼的最后环节,学校老师们举着祝福语在成人门两旁迎接孩子们。“高考必胜,金榜题名”“阳光明媚,锦绣前程”……浙师大附中党委书记童志斌喊了近一个小时的祝福语。

童志斌表示,成人礼是学校一年一度的大事,为孩子们带去更多力量,鼓励他们自信勇敢地奔向高考,“这份仪式感,将拨动学子成长的心弦,用持久的温暖陪伴孩子们走向未来更加精彩的人生”。

本报记者 徐健勇 文 通讯员 蒋林富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