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霖斌:用数据织网,以调度为盾
深夜的永康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巨大的电子屏上跳动着城市脉搏:警力分布如星点闪烁,实时警情如潮水涌动。屏幕前,一个身影始终挺拔——指挥中心副主任徐霖斌紧盯着每一条动态,手中的对讲机不时传出指令。
从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到永康公安信息指挥中枢,从处理家长里短到统筹千钧警力,这名“90后”民警用七年光阴,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织就一张守护城市安宁的隐形网。因工作表现出色,他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获个人嘉奖4次,先后获评永康公安“先锋民警”“优秀警师”。
从“一域”到“全域”:在数据洪流中站稳脚跟
2017年至2023年间,徐霖斌坚守在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全身心投入到指挥调度、综合研判以及反诈劝阻等工作中。2024年,因成绩突出,徐霖斌调到永康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开启新的工作篇章。
“过去只需盯住辖区的‘一亩三分地’,现在要掌控整座城市的‘安全心跳’。”徐霖斌坦言,在派出所时,他的主要工作是处理辖区警情。虽然事情琐碎,但他总是认真倾听群众诉求,迅速调度警力解决问题。然而,来到指挥中心后,徐霖斌的工作范围一下子扩大了许多。他不仅要处理海量的警情数据,还要统筹调度全市警力资源,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突发情况。徐霖斌形容这种变化时说:“就像是一条小溪汇入了大海。”
为了尽快适应,徐霖斌开始加班加点地学习新的业务知识,熟悉指挥系统每个功能模块,总结经验。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他在深夜加班的身影。凭借这份执着与努力,他很快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逐步成长为指挥中心的骨干力量。
从“单兵”到“协同”:用机制打通生命通道
“平安不是独奏,而是交响乐。”在一次次实战中,徐霖斌深刻体会到,基层治理需要联动共治才能发挥最大效能。为此,他和同事们积极探索创新,主动联系永康市委、政法委、卫健委、市场监管等部门,优化“警医联动”和非警务事项协同处置机制,逐步形成“协同作战”的工作格局。
今年1月16日晚高峰,一通紧急来电让指挥中心空气凝固:“3岁孩子被骨头卡喉,堵在中山路!”徐霖斌迅速启动“警医联动”机制,一边通过对讲机指令就近交警沿途带路,一边联系医院医生做好救治准备。最终,在多方高效协作下,原本需要15分钟的路程,仅用了5分钟就到达。由于抢救及时,小孩转危为安。
从“灭火”到“防火”:用预警守住平安底线
“此件为‘红色’指令,需持续跟踪;此件为‘黄色’指令,需及时组织调解,避免事态升级……”在指挥中心,一件件任务指令按照等级划分,精准交办至各派出所综合指挥室。
如何实现对各类风险隐患的全面掌握、有效预警和提前干预?作为指挥中心副主任,徐霖斌紧扣“能动警务”理念,依托大数据分析升级打造“风险猎手”系列预警模型。通过对预警信息的精准分类,他将各类风险隐患按“红、黄、蓝”三色进行标注,形成全市治安的“晴雨表”,为各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提供清晰的工作指引。
“过去是‘哪里着火灭哪里’,现在是‘看见火星就扑灭’。”徐霖斌带领团队构建的“风险—指令—处置”闭环,让永康市的矛盾纠纷化解率大幅提升。
2024年以来,徐霖斌与同事累计化解风险隐患和矛盾纠纷1392起,并成功预警处置了多起突发性案事件。
记者 蒋秀丹 通讯员 徐凯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