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4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7版:健康

“叹气”减压是否可取

医生建议不妨用积极方式改善情绪应对压力

“唉,怎么有这么多的事。”

“唉,小孩考试又没考好。”

“唉,昨晚又没睡好。”

办公室、家里、聚会……时常会听到有人叹气的声音,叹气仿佛成了很多人情绪发泄的一种方式。然而,近日“真心建议上班要适当叹气”的话题冲上热搜,引发网友广泛关注。相关内容表示,消极情绪状态下的人会更容易叹气,它会作为一种条件行为的反应发挥作用,促进情绪的排解和恢复。

对此,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陈晔表示,叹气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可看作是一种“深呼吸”,能促进肺部排尽浊气,加快血液循环。也有研究发现,周期性的叹气比冥想或其他呼吸训练更能有效地减轻压力和改善情绪。

叹气作为一种情绪发泄的方式究竟可不可取?记者咨询了金华市第二医院心理咨询师胡颂。他表示,并不提倡将叹气作为情绪发泄的方式。叹气其实是一种压力性反应,就像紧张时有的人会咬手指、抖腿、抓耳挠腮,如果持续两周以上有叹气行为,则可能会出现抑郁。

什么是压力性反应?

据悉,压力性反应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源时,身体和心理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反应。这些反应通常是自动的,旨在帮助个体应对挑战或威胁。压力性反应在心理上包括焦虑、恐惧或愤怒,也会出现焦虑症、抑郁症、失眠等。当然,在身体上也会有些反应,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免疫系统抑制、消化系统问题等。

压力需排解,但应选择正确的方式。胡颂建议,面对压力时,可以与朋友、家人或专业人士交流,获得情感的支持;规律运动,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等有助于改善情绪;保证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心理调节;健康饮食,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当压力过大时,我们还可以进行深呼吸、冥想、瑜伽等。

“如果最近老是叹气,可以走到镜子前对自己笑笑,找一找自己最好看的角度,以此提高心理能量,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胡颂说,因此,我们可以将叹气改为其他积极的方式来改善情绪、应对压力,更容易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

本报记者 求慜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