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7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8版:浓情

上期《为什么我对别人越好 别人越不待见我》真情回复

梗概:35岁的苏悦(化名)一直相信“我对别人好,别人就会对我好”。可从小时候开始,一直到上班这么多年,这套听起来挺暖心的“人情法则”愣是没给她换来真心朋友。反倒是让她掉进了“付出—失望”的死循环,连带着自己也越活越没底气。

@猫爱鱼:一味地付出未必是一件好事。有没有想过,那些真正值得交往的朋友,根本不会让你陷入两难境地?当朋友用友谊绑架你替她担保80万元贷款时,就已经打破了健康关系的底线。苏悦或许该问问自己:我追求的究竟是“被需要”的假象,还是真实的情感联结?

@栀子花:作为职场老人想说:苏悦帮同事扛事的样子,像极了刚工作的我。但后来明白,真正的团队和谐不是靠牺牲个人换来的。当你学会拒绝时,反而能赢得尊重。下次同事甩锅,试着说“这次真帮不上啦”,你会发现世界不会因此崩塌。

@小雨:看到苏悦的故事就想到《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的松子,她总说“只要我足够努力,就能被爱”,可最后她发现,真正的爱是建立在自我完整之上的。所以,我们不需要成为任何人的光,先成为自己的太阳吧。

@子煜:不敢维护自己的边界,失去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也失去了自我。尘埃里开不出花,真正健康的关系是平等的,不是单方面付出的。

@多走几步:一个人的价值和意义不是由他人的评价来定义的,当你说“只要我对别人好”时,就是在把自我价值寄托于外界。试着把人生法则改成“当我足够爱自己,世界自会爱我”,或许会有新发现。 (翁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