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8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2版:新闻

《金华府文庙》(上下卷)出版发行,“文物老蒋”的“考古笔记”——

读懂金华府文庙前世今生

历史上,文庙是一座城市的标配。去年9月28日,金华府文庙重建开庙,成为浙中文化新地标,令很多金华人感到欣慰。这座消逝已久的文庙,有怎样的前世今生?大多数金华人却说不出个子丑寅卯。

近日,《金华府文庙》(上下卷)一书由线装书局出版发行。该书的作者,是现年64岁的金华市文保所原所长蒋金治,是个地地道道的“老金华”、资深考古人,有几十年的考古经验。

“历史上,金华府文庙就是一张金华‘金名片’”

历史上,文庙和学宫合一,既是祭祀孔子的地方,也是官办的学校。这座婺州古城的地标建筑,由于时代变迁,在20世纪70年代后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如今,金华府文庙原址重建,带着千年文脉的传承,再现昔日辉煌。

作为文物考古界专业人士,蒋金治搜集的资料之全面,梳理之扎实,在金华算独一份。写书,是他最大的爱好。

时至今日,他已经出版了10多本书,这些书大多数是写婺州古城的。“婺州古城有2000多年历史,是金华城市之根、文化之魂,这里的每一条路、每一口井,甚至每一块砖,都有故事。”

历时5年、35万余字、500余张珍贵照片,蒋金治的全新力作《金华府文庙》一书干货满满,很多内容都是首次披露。关于这座文庙,这名老金华有很多“独家记忆”,这份记忆,他都浓缩在书中,图文并茂,娓娓道来。这些年,他在这套书上倾注了大量心血,是厚积薄发的成果。

“文物老蒋”是蒋金治的微信名,在金华本地文化圈里,名号响当当。十分难得的是,他曾连续三次参与金华本地的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在担任金华市文保所所长期间,他又经历了金华府文庙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史料搜集者。2018年和2020年,金华府文庙遗址历经两次考古发掘,在遗址探沟堆积层中,出土了丰富的实物,反映了金华府文庙悠久的历史。作为亲历者,蒋金治留存了大量文庙考古第一手珍贵资料,在这套书里,他毫无保留地将这些珍贵资料公之于众。

《金华府文庙》分上下两卷,内容以府文庙、学宫(文武学考)及儒学文化等遗址考证为主线,辅以综合史料、考古、历史人物、出土文物等为基本脉络。上卷“礼序乾坤”,主要讲述孔子与孔庙(文庙)渊源,以及金华府文庙概述、历史建筑、府学、考院等内容,说得通俗一点,上卷呈现的是历史上的金华府文庙是什么样的,侧重于金华府文庙的历史文化。重建后的金华府文庙长什么样,书里有;两次考古发掘有什么发现,出土了什么文物,书里有;遗存至今的文庙碑文上讲什么,文庙流传至今的历史故事,书里也有。可以说,这部书就是“文物老蒋”的金华府文庙“考古笔记”,非常值得一看。

为什么要花这么大力气写《金华府文庙》一书?“历史上,金华府文庙就是一张金华‘金名片’。历史上的金华府范围内的文庙最多时有14座,冠绝浙江,号称‘东南阙里’。目前,金华范围内仍有9座文庙(学宫)。”蒋金治说。他认为,位于婺州古城内的“金华府文庙”的格局、规模皆冠于周边诸郡州府。

明代金华知府钱习礼在《明金华府学记》中赞曰:“映以双溪,前临广衢,规模宏伟,旁郡莫能加。”相关史料也形容其为“其庙居列各邑州而峻”“诚非他祠比也”。

而且,金华人才辈出,宋代以后,江山代有才人出,宰相、状元、进士层出不穷,入祀孔庙先儒就有5人,儒学名士更是不胜枚举,很多八婺读书人就是从金华府文庙走出去的。

另一方面,过去有人问他:“能不能找到一本系统介绍金华府文庙历史文化的书籍?”他想来想去,确实不太好找,既然不好找,那就干脆自己写一本,干货都在他脑子里,在他的资料库里。

考古研究几十年

书里浓缩的都是精华

《金华府文庙》的一大亮点,就是蒋金治搜集整理的500余幅照片。很多照片,很可能是你从未见过的。

照片的内容特别丰富。有金华府文庙的老照片,能从中看到这座文庙的历史原貌,比如1946年拍的金华府文庙大成殿的全景照。还有考古发掘现场照片、出土文物的照片等。照片中,金华府文庙一对石狮、一对抱鼓石清晰可见,残碑、礼器、礼杯、茶碗、壶应有尽有,甚至还有出土于泮池的玉佩残件,可能是当时某一位学生的心爱之物。更有意思的是,书里还收录了不少古代金华学子的考卷,一手秀气好字,让人自叹弗如。

不少金华文化圈里人知道,蒋金治擅长收藏历史资料,是个有心人。几十年来,但凡跟金华府文庙相关的内容,他都要拍照记录下来,无论是文物还是史料,有多少,他留多少。哪怕是某件在外地的文物,他也要跑过去拍下来。有的照片是手机拍的,可别嫌像素低,这可都是他“吭哧吭哧”跑出来的。

蒋金治收藏的,不光是文物、史料,故事他也收。在书中,他也收集整理一部分与文庙相关的金华当地民间传说、故事。他时常在婺州古城街巷间晃悠,美其名曰“接接古城的地气”,他经常说:“我就是个在古城旮旯里搜故事的。”在《金华万佛塔》一书里,他就整理了“金华万佛塔历史上的十大悬疑”,都是他这些年的坊间收获。“我比蒲松龄好一点,他在茶馆搜故事还要花钱,我写的古城故事大多是在老街巷里跟人聊天聊出来的。”蒋金治挺幽默。

在蒋金治看来,自己虽然退休了,但作为地方文化爱好者,他有情怀,继续为金华文化的发扬光大尽一份力,出版《金华府文庙》的初衷,就在于此,他希望,让更多人了解金华府文庙的前世今生,让婺学的千年文脉在八婺大地赓续、传承。

本报记者 许健楠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