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1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3版:微视界

一只爆款保温杯卖了四十三万单

95后“厂二代”玩转流量

@杯杯:镜头俯拍别墅和泳池,主人公拉开窗帘,洗漱完坐电梯下楼,开始崭新的一天……点开抖音账号“水杯小胡总”,播放量最高的几期视频开头相似,标题上的关键词写着“95后江浙沪独生子”“继承家业”,让人格外有点进去的冲动。这并非什么跟风的网红剧本,而是27岁的永康“厂二代”胡家舟的真实人生。

寻找企业的“第二曲线”

“小胡总”的故事还得先从“老胡总”说起。胡家舟的父亲胡洪泽来自永康,厂办在武义,主做水杯的内外贸生意。

2020年,在外留学的胡家舟毕业回国。他十分清楚父母对他的期待——接班家里的企业,但与此同时,他也在思考自己真正的爱好所在。与许多人的想象不同,“厂二代”们接班后面临的情况,远比想象中的要复杂得多。带着满脑子“Z世代营销经”回到父亲创办30年的实体工厂时,胡家舟觉得和自己想象的有所不同:车间里轰鸣的注塑机吞吐着代加工订单,展示柜里陈列着大同小异的保温杯。这个留学4年,性格外向的小伙子脑子里第一时间冒出的想法,是要做点不一样的东西,寻找企业的“第二曲线”。

“父辈那代人靠过硬品质闯天下,但新的互联网时代需要新故事。”胡家舟说着自己的心路历程,“我学的是企业管理,但我从小就很喜欢创作和表演,学校的文艺汇演每年都拿第一名。”比起站在工厂流水线旁,有创造力的生活更令胡家舟向往。如果把爱好加入事业,能不能重塑一条新的路线?胡家舟注意到,目前国内短视频平台上,一波年轻的“厂二代”正在捕捉流量经济蹿升的热度,将拍摄短视频、打造个人IP列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2024年12月发布第一条视频至今,“水杯小胡总”账号以每周3~4次的更新频率,在短短4个月内便收获了4.2万粉丝,“95后厂二代继承家业的一天vlog”系列视频全网播放量超过2000万人次,点赞最高的一条超过300万人观看,有2.2万个赞。

“我的视频团队就三个人,一个编导,一个拍摄剪辑师,加上我本人,从选题策划到后期制作剪辑,均由我主导参与,一遍遍审核调整。”胡家舟说,他在短视频平台分享的内容均源自他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体验,“我把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放大或者改编处理,很多时候编导只是给个大概框架,我即兴发挥拍摄,不经过事先编排。”

“无论靠不靠谱,我们都得先试试”

刚回国不久时,胡家舟就谋划打造自有品牌——家里的工厂一直在为国际大牌代工生产,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带来了稳定的订单和收入,但也让企业长期处于较为被动的位置,难以自主掌控产品的创新和保持市场竞争力,“无论靠不靠谱,我们都得先试试”。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胡家舟从潮牌的设计中汲取灵感,2023年底,一个定位“高级且有趣”的水杯品牌“GOYAGO”应运而生。虽说是老牌水杯厂的“少东家”,胡家舟实际上对水杯工艺一窍不通,上学时候父母并没有让他接触过任何家中产业内容。所以这一次创业,对他来说是陌生领域的全新探索。

牌子要打响,品质是第一位。为解决传统金属杯的异味、留渍难题,胡家舟的第一个大胆想法就是改进杯子的涂层材料。他和公司研发团队的工程师们花了一年多时间,泡在工厂不断测试材料密度和手感,在六七百只杯子上一遍遍做试验,最终成功研发出超硬度有机硅涂层杯身,让不同密度的外杯身涂层和纳米陶瓷内胆涂层融合,既摆脱了金属的异味,又便于清洗,保证了杯子的耐用性。

除了品质立身外,胡家舟还热衷于通过各种趣味跨界联名“卖吆喝”。与浙江小百花越剧场的联名款融合越剧演员陈丽君的角色形象和道具扇子,每次作为演出周边上线都能卖出四五百只;新春限定款的发财杯,又把品牌Logo改成了头顶金元宝的财神样式,并随杯附赠发财红包,让传统文化与创意IP在一只杯子上碰撞出新消费势能。

“开始做自媒体以来,我的流量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工厂的销售订单。”在“小胡总”的带货橱窗里,挂满了各类杯子,其中最高的一款销量已有43万只。他的账号不再只是个人成长和转变的记录,也是新时代下年轻“二代们”利用自媒体力量,为传统行业注入新鲜活力的典范。

本报记者 何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