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提前批的提前批”,80万人争夺6000个名额
2025年高考“强基计划”启幕
不少高考生翘首等待着一项报名工作的开启——4月上旬开始,全国39所“强基计划”高校陆续发布招生简章——这意味着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启幕。强基计划被称为“提前批的提前批”,相关高校一般7月5日前完成择优录取,自2020年开展以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是我省学子升学的重要选择之一。
强基计划是高校为国选才而诞生的国家级计划之一,旨在选拔那些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2020年1月,首批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公布,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36所高校入选;2022年3月,增补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所高校进入第二批试点高校名单,总计数量达39所。省内高校进入名单的,仅浙江大学一所。
“当初报考‘强基计划’,是因为我们觉得自己靠裸考进入北京大学的机会不大,就想试一试,结果出乎意料,我们真的通过强基计划进入北京大学。”金华一中2024届高三(1)班考生郑一扬、廖云天通过强基计划直通北大。去年,该班高考成绩优异,10人被清华、北大录取,绝大多数上了985高校;通过强基计划进入北大的2人,进入清华的有3人,还有1人进入复旦、2人进入中科大。
在班主任王云看来,强基计划是考生冲击更高层次院校的一个升学通道,近年来越来越受考生关注。
金华市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指出,应该理性看待强基生的高考分数低于高考统招生的情况。一方面,由于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大多为“冷门”专业,不排除部分考生并非出于对基础学科的兴趣,而是出于分数不够高、抱着“跳一跳”上名校的心态参加强基计划;另一方面,强基生的高考分数低并不意味着能力和素质低,强基计划不排斥甚至青睐“偏才”,多所知名高校对数学高考成绩突出的学生开出过破格条件。记者注意到,今年北航、大连理工等高校强基计划都有一个主要变化,取消了竞赛生银牌的破格入围资格。
近年来,强基计划报名人数保持在80万人左右,每年录取人数只有约6000人,可谓竞争激烈。强基计划申请报名考生分为两类:第一类也是主流的,是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第二类是在五大学科全国奥赛获得过银牌及以上奖项的竞赛生,也被称为“破格生”。
近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0余所“双一流”大学宣布本科扩招,扩招专业聚焦于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领域。强基计划的实施也从围绕基础学科,逐渐拓展出众多交叉学科、关键领域的应用型专业。结合“双一流”扩招方向,2025年强基计划或将继续增加招生规模。
本报记者 叶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