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晚报》成就 一段温暖历程
30年,谈笑间稍纵即逝。然《金华晚报》如人生航标,指引我前行;如深巷烈酒,历久弥香,镌刻在我的人生味蕾里,成为我一段温暖的历程。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在武义杨家工作,从事的工作非常辛苦,业余生活单调。一次,我回永康,感受到出租车行业的兴起,就草拟习作,寄往报社。没承想,编辑归纳总结后给予刊发,我拿着《婺州生活报》(《金华晚报》前身),闻着油墨芳香,激动不已。从此,我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每天爬格子,乐此不疲,坚信还会上报纸。
一次,一名企业主向我诉苦:来要求他们捐款捐物献爱心的人太多,他还拿出多封信件证明。于是,我采写了一篇稿子,寄给《金华晚报》。见报后,我发现刊登的稿件与我采写的原稿改动很大,不仅增加了新闻要素、提升了报道主题,标题也提纲挈领、画龙点睛。文章角度新颖,语言简练。显然,记者进行了跟踪采访、通篇润色,让我从中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
当时《金华晚报》开辟“花与刺”等专栏,宣传美好人生、感受社会温度。我采写了《刻章》《添肉》等,报社编辑每次都帮忙修改,报道短小精悍,并插图配画丰富现场感。
《金华晚报》如恩师、如挚友,点燃了我的写作热情,改变了我的人生轨道。
30年来,我只去过马路里18号一次,但刻骨铭心,因为那是《金华晚报》的起点。
如今,欣闻《金华晚报》迎来创刊30周年,我真诚祝愿:秉承主旨、越办越好!
(吕启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