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力量”助推汽摩配产业释放新动能
新能源车的快速崛起和传统燃油车的升级换代,将汽摩配件制造企业送上新风口。2024年,金华市汽摩配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首次实现工业销售产值突破千亿元,同比增长39.22%,增幅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幅36.35个百分点,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金华市税务部门紧扣汽摩配产业发展趋势和需求,以“税惠+政策+服务”为引擎,为汽摩配产业加速增长、提质增效注入新动能。
税惠加持 智造逐“高”而攀
如果将新能源汽车比作人,那么驱动电机就相当于心脏。浙江盘毂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盘毂动力)就是一家专注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的企业,是全球领先的轴向磁通电机供应商之一,2024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
“我们研发的轴向磁通电机相比传统径向磁通电机,重量、轴向尺寸各减小50%,功率密度超过国家2035年规划目标117%。”盘毂动力财务副总监李海娜介绍,他们生产的电驱产品已认证准入40多家新能源汽车厂商。
技术和产品的突破得益于持续的研发投入。盘毂动力每年投入产品研发的费用增幅在30%以上,2024年研发费用达7112万元,占整个营收的10%,目前细分领域专利数量达1346项,申报国内外专利数量位居行业前列。正如电机作为心脏为汽车提供动力,税惠给了企业不断向高攀登的底气。李海娜表示:“2024年我们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金额近7000万元,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超440万元。”
为推动税惠红利精准、高效、直达,当地税务部门开通“税惠直通车”,利用税收大数据对汽摩配制造企业“立体画像”,精准圈定政策适用主体,以“应享政策找人、未享政策提醒、超享政策预警”的全周期服务模式,帮助企业准确把握政策口径、合规享受政策红利,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政策加力 出海向“新”扩围
走进浙江今飞凯达轮毂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工厂,数字化生产线高效运作,每15秒就能生产一个汽车轮毂,制造过程全要素、全环节智能控制。其母公司今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今飞控股)主要生产汽车、摩托车及电动车轮毂等产品,在细分领域保持领先地位,是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
该集团积极响应产业出海战略,在稳固欧美传统市场的同时,在泰国新建第二个工厂,将东南亚作为下一步市场拓展的重心,国际贸易版图持续扩张。“我们要整合全球资源,生产全球化产品,开拓更多市场。去年我们享受的税惠政策仅出口退税就达到了5500余万元,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强大支持。”全国人大代表、今飞控股集团董事长葛炳灶说。
近年来,国产汽摩配制造企业凭借技术、成本与服务优势不断加速海外扩张,出海不仅发生在今飞控股,金华越来越多的汽摩配制造企业正在“走出去”。为帮助企业开辟国际市场“新蓝海”,当地税务部门建立出口企业“一户一档”机制,全面梳理税收协定适用、跨境税收等问题形成政策指引,加强出口退税“一对一”专班税费服务,为企业竞逐国际市场提供坚实支撑。
作为一家深耕越野摩托车制造领域20多年的企业,浙江阿波罗运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程秀宜深有同感:“2024年以来,公司累计享受出口退税超3700万元,便捷的流程、专业的服务让我们更有‘速度与激情’成为越野电摩的全球领先品牌。我们新研发推出的首款两轮电动越野摩托车,一经推出就受到了欧美客户的青睐。”
服务加码 产业聚“链”成势
汽摩配行业快速发展得益于全产业链整零协同生产。汽摩制造产业链条长、涉及面广,随着“整车制造”时代的到来,不少汽车零部件企业主动融入产业供应体系,聚合形成完整产业链。
走进飞扬智能制造平台项目现场,道路笔直开阔,现代厂房林立,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后劲足的产业项目已落地成楼、集聚成片。历经5年多的“拔节成长”,飞扬智能制造平台集聚了万里扬精密制造、宝琳科技、康灵汽车等多家汽摩配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左右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的联动格局。平台内企业全部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超300亿元,即将成为金华“汽摩配项目提速”的一道亮眼风景。
金华市宝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内燃机活塞铸造设备行业的龙头企业,“我们的新厂房投用后,数字化改造真正实现了落地,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公司运营总监蒋晓斌欣喜地说,2024年公司销售额突破了7800万元,销售订单同比增长32.4%,入驻“飞扬”的这半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当地税务部门聚焦飞扬平台企业发展需求,创新构建“三化协同”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开展“问诊把脉”式服务对接,建立“项目—问题—诉求”三清台账,以动态分级分类管理为基础,形成规范化管理、精准化分析、体系化监督的闭环机制,帮助企业构建全链条风险防控体系,在增强飞扬智能制造平台产业集聚效应的同时,不断做大做强汽摩配产业。
斯爽 吴灿珍 董心怡 潘佳捷/文